标签 罗盛教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1
篇与
罗盛教
相关的结果
2024-04-21
军史知识“云挑战”!邀你打卡④→
叮咚~ 军史答题“云挑战”第四期来了! 这一期的题目内容来自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哦! 15道选择题 快来挑战! 看看这段军史你能答对多少? 第1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特等功。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解析 1952年1月2日清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再次把崔莹顶出水面。崔莹获救了,罗盛教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 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 第2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万岁军”称号的部队是( )。 A、12军 B、15军 C、42军 D、38军 解析 第38军是首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之一。1950年11月26日,第38军在第二次战役初期攻占德川后,再次受命实施战役迂回——向三所里前进,切断美军第9军向南撤退道路,配合志愿军正面部队围歼价川、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 第38军彻底粉碎了美军、南朝鲜军从三所里、龙源里地区突围的企图,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对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任务,毙伤俘敌8000余人,缴获汽车500余辆。为此,彭德怀亲笔起草了给第38军的嘉奖电,就在秘书要将电报拿去发出时,彭德怀重新要过文稿,挥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从那以后,“万岁军”美名远扬。 第3题 抗美援朝战场上,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了敌人多次反扑,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的是( )。 A、李延年 B、杨连第 C、孙占元 D、伍先华 解析 李延年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荣立特等功一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1951年10月,李延年担任志愿军某营7连指导员。他所在营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并赢得胜利。 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中,首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即是回望抗美援朝战场,聚焦发生在1951年10月346.6高地上的重要一战。 第4题 横城反击战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 )次战役中。 A、一 B、二 C、三 D、四 解析 横城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于1951年2月11日至13日,在朝鲜横城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进行的一次反击作战。这次战役共歼敌1.2万余人,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对志愿军和人民军完成战役防御任务起到重要作用。 第5题 2022年5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奉劝美方听一听中国脍炙人口的一首老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首歌是( )。 A、《我的祖国》 B、《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C、《英雄赞歌》 D、《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解析 抗美援朝经典故事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听哭几代人,郭兰英演唱的经典画面被称为中国最早的MV。 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第6题 ( )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 A、215 B、216 C、217 D、218 解析 1950年11月,新中国从苏联引进了第一批300辆T-34坦克,绝大多数为T-34/85坦克,并很快投入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最著名的T-34/85坦克车组,为第215号坦克。该车组曾在战斗中单车突袭,一次就击毁敌重型坦克3辆。整个车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击毁敌坦克5辆、击伤1辆,击毁化学迫击炮9门、汽车1辆,击毁敌地堡26个、坑道和指挥所各一个。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215车组“人民英雄坦克”荣誉称号,并为车组全体乘员记特等功。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而那辆编号为“215”的T-34/85坦克,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第7题 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 )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他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 A、杨根思 B、柴云振 C、王海 D、胡修道 解析 王海,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1950年5月于东北老航校毕业后,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作战英勇,技术娴熟,驾驶米格—15型歼击机,击落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战机4架、击伤5架;他战术灵活、指挥果断,带领空军一大队两次入朝参战,展开激烈空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 王海成为志愿军真正的王牌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他所带领的一大队,人人都荣立战功,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第8题 1951年4月,人民日报刊发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录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是( )。 A、上甘岭战役 B、金城战役 C、松骨峰战斗 D、长津湖战役 解析 1951年4月11日,作家魏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1营3连官兵拼死守卫松骨峰的英雄事迹进行了热情讴歌。作品一经发表,3连的壮举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此,“最可爱的人”就成了志愿军将士的光荣称号。 第9题 国产影片《长津湖》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 A、第一次战役 B、第二次战役 C、第三次战役 D、第四次战役 解析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7连官兵为了争取胜利,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军人荣耀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的1950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下辖12个师在长津湖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为主的“联合国军”东线先头部队,双方随即展开异常残酷激烈的战斗。 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严重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精神,将拥有绝对制空权和精良武器装备的美军精锐之师打得丢盔弃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第10题 1953年7月27日,朝中方面代表团和美方代表团在朝鲜( )签署停战协定,至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A、板门店 B、平壤 C、汉城 D、开城 解析 1953年7月27日10时,朝鲜战争交战双方谈判代表在板门店签字大厅签署停战协定。12小时后,朝鲜战场全线停火,历时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第11题 ( )粉碎了美军妄图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全境直逼我东北边境的痴心妄想。 A、金城战役 B、云山战斗 C、温井战斗 D、横城反击战 解析 云山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部队在朝鲜战场的首次交锋,第39军发扬顽强战斗作风,利用灵活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号称“王牌师”的美军骑兵第1师。 第40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先头部队,在朝鲜温井、两水洞地区首战告捷,并配合第39军打胜了云山战斗,粉碎了美军妄图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全境直逼我东北边境的痴心妄想。1951年8月28日,毛主席批示同意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的提议,将10月25日这一天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纪念日。 第12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以( )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 A、彭德怀 B、朱德 C、贺龙 D、聂荣臻 解析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立即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10月初,美军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危急关头,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支援。 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全面估量国内外形势,既清醒地看到了面临的困难,又深入地分析了出兵作战的必要和可能,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日,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第13题 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于( )。 A、松骨峰战斗 B、上甘岭战役 C、横城反击战 D、长津湖战役 解析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带领两名战士攻坚。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发现,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一名战士不幸牺牲,另外一名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但依然顽强地匍匐前进。 距敌火力点只有不到10米了!黄继光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志愿军的冲锋再次受阻。 这时,已经多处负伤的黄继光斜侧着身躯,爬到地堡死角,身子向上一挺,奋力扑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冒着火舌的枪口,壮烈牺牲,年仅21岁。 第14题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是70多年前身为连长的( ),在志愿军赴朝作战动员会上发出的战斗誓言。 A、邱少云 B、杨根思 C、董存瑞 D、黄继光 解析 1950年11月,杨根思率领连队跨过鸭绿江,奉命紧急开往东线长津湖地区。杨根思带领连队顶风冒雪、穿山越岭抵达下碣隅里东南的小高岭,这里是切断敌人南逃的重要通道,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被称为王牌部队的美军陆战一师。 11月29日,美军以飞机和大炮对高地狂轰滥炸,不断发起集团冲锋。面对数倍于己的美军,杨根思指挥战士与敌人展开拼杀。“人在阵地在”,杨根思率领战士接连击退美军8次疯狂进攻。眼看弹药耗尽,此时,敌军又发起第9次冲锋,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冲向敌群。 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用28岁的生命诠释了“三个不相信”的铮铮誓言。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称号。杨根思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已成为中国军队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战无不胜的高度凝练。 第15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 ),曲作者( )。 A、麻扶摇 周巍峙 B、乔羽 刘炽 C、麻扶摇 刘炽 D、乔羽 周巍峙 解析 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歌曲的词作者麻扶摇,当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1师5连的政治指导员,生于1927年,创作这首歌词时,年仅23岁。曲作者周巍峙,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生于1916年,创作这首歌曲时也才34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词曲,强烈地表现了抗美援朝英雄岁月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今天的题 你答对了几道?
2024年04月21日
1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