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湘西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1
篇与
湘西
相关的结果
2024-04-15
大山深处的海军
南北山分队官兵正在巡线。陈晓雷/摄 南北山分队战士维修通信线路。葛恺悦/摄 大队组织全体新下连战士参加“走南北山路,践南北山魂”主题团日活动。秦亚洲/摄 很少有人知道,湘西群山深处驻扎着一支海军部队。 这里悬崖陡峭,丛林茂密,山峰一座接着一座。最近的海岸线距离这里超过1000公里,独特的砂岩地貌与连绵不尽的绿树是山中仅有的风景。 50多年前,海军参谋部某保障大队某台在这里成立,一根根数千米长的天线,被横架在两座南北走向、相对而立的大山之间。如今,该台南北山分队的官兵们驻扎在山巅,守护着这条通信命脉,保障一条条电波传送至驰骋远海大洋的舰艇。 “我们维护天线,确保能够‘传令千里之外’,但其实远洋的舰艇并不知道信号从何而来。和舰艇上的战友不一样,我们在大山深处当海军。”在分队服役时间最长的班长张俊毅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海洋遥远而陌生,却让他们魂牵梦萦。 分队官兵最喜欢一首名为《心如大海》的歌,其中一句歌词写道:“这里没有海水托起太阳,这里没有海风吹圆月亮……只有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抒发我们对大海的联想。” 一 比起想象中的海风和海浪,南北山分队官兵更熟悉的是山中的云海。 夏季的湘西潮湿闷热,溧水支流穿过,整个山谷被笼罩在白茫茫的雾气中。天线隐没进云层看不清,支撑塔立在悬崖边,巡线时必须“小心再小心,仔细再仔细”。 “丛林里什么都可能发生,每一次巡线都是在‘拓荒’。”杨俊毅解释说,有时一段路几天前刚刚走过,几天后就被杂草和滚石吞没。 山间荆棘遍布,毒蛇和野兽潜藏在看不见的角落。有经验的老兵巡线时,会带上一把砍刀开路防身。走到草多的地方,砍刀便发挥出“盲杖”的作用,伸出去试探前方是否有实地。 两年前的夏天,18岁的新兵钟华生第一次参加巡线,走过一段山崖时不慎踩空,后背贴着山石向下滑落。身边的班长死死抓住他的胳膊,用力往上拽,这才得以死里逃生。 杨俊毅11年前初上北山时,曾数过从山腰营区到山顶北山班一段公路的转弯,一共48个。大车开不上来,只有越野车能走,但速度必须很慢,以免侧翻坠入旁边的百米深谷。 冬天巡线更困难些。大雪封山时,山顶气温低,天线容易裹冰发生故障。平时一周巡线两次,这时必须每天检查。 来自广东湛江的中士黄智坚来到南北山后,第一次见到冰雪。“景色很美,但体验感不好。”黄智坚笑着说,下雪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担心天线受冻,裹上大衣冲出门,地面结了冰,整个人都会不受控制地往前滑。 如今,黄智坚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行走办法”。“用脚后跟在冰面踩出一个坑,可以防滑。”这个被晒得皮肤黝黑的南方95后小伙站起身演示,翘起脚尖往土地里狠狠跺下去,跺出一个脚印。 2014年年初,黄智坚在南北山过的第一个冬天就遇上了天线裹冰。天线因重量增加垂下来,擦过树梢,随时可能燃起火星。 黄智坚爬上旁边的一棵树,一只手抱住树干,一只手挥舞砍刀,砍断与天线接触的树枝。20多分钟的时间里,冷风吹得他快要冻僵。在他身下,是几十米深看不见底的悬崖。 尽管危险,但如今回想起来,黄智坚没有丝毫后怕。“没想过害怕,就觉得热血,很激动。”这个已在南北山待了6年多的老兵自豪地指着巡线路说,“看,这就是我们的‘航迹’。” 二 黄智坚遇到过最紧急的特情发生在2018年。他清晰地记得那是1月4日深夜1点,他从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收到山下大队的消息,通知某号天线可能断裂,需要立刻检查确认。 掀开被子,黄智坚立即跳下床,披上大衣便与两个战友冲了出去。寒气扑面而来,夜晚的山林黑漆漆一片,只有呼啸的风声让人心慌。 好在冬天没有毒蛇出没,黄智坚只需担心不要滑倒滚下山去。路面结冰,作为班长的他走在最前面,到了最难走的路段,他用嘴咬住手电筒,手脚并用爬过去,再让战友踩着他的脚印通过。 那天,平时三四十分钟走完的路,黄智坚和战友们走了两个多小时。等再回到宿舍时,黄智坚打着哆嗦,大衣里的衣服全被汗湿透了。 “回来后反而不觉得冷了,有些热血沸腾,毕竟是让我们去做这么重要的事啊!”黄智坚自豪地说。经过检查,天线的确断裂,而及时确认情况为抢修争取了时间。 张俊毅随后加入了这次特情处置。当天天亮后,他和几个战友徒步向山林进发,寻找断裂垂落的半截天线。 “全是平时没走过的路,就像真正的原始森林。”他们散开分头寻找,为了防止有人遭遇不测,相约每走几步就互相喊口号。喊着喊着,真的有人没了回声,大家吓坏了,冲过去才发现,是山石挡住了声音。 途中,他们遇到过一处近乎垂直的山崖,除了爬下去没有其他路可走。那时张俊毅的孩子刚出生几个月,这位年轻的父亲看着陡峭的悬崖,头一次感到有些害怕。 但任务当前,天线必须找到。张俊毅和战友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咬牙大喊一声:“走!”他们蹲下来,将后背紧紧靠在石壁上,一点点蹭着向下挪去。 张俊毅至今能回想起那个场景,山谷和密林就在脚底下,不能低头看,“看一眼就腿软。”“当时我就想,如果牺牲了能不能评个烈士。”如今他笑着回忆说。 天线在第二天下午被找到,这次特情处置也成了分队历史上一次“大事件”。官兵们用“玩儿命”的勇气证明,“山里的海军同样可以上‘战场’”。 “我们就像舰艇的眼睛,到了远海,我们的信号就是指引他们一举一动的方向,所以绝不能出差错。”张俊毅说,这是一代代南北山官兵的共识:务必守好通信阵地。 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袭来,南山的某点天线从支撑塔上跳槽。当时的南山班班长玄丰文顶着风雪爬上塔架,进行抢修。为了保持手感,他摘掉了手套,等下来时,双手已被寒铁粘得血肉模糊。 两年前,南北山官兵的坚守与奉献终于得到来自大海的回应。一名在舰艇上服役的班长前来交流学习,他动情地说:“每次在海上孤零零飘着,收到你们的消息都像吃了颗定心丸,觉得特别安心。” 这句话成了分队官兵们最自豪的事。每每和人提起,他们都争先恐后地“炫耀”,那位班长还把一瓶山里的泉水带到了军舰上,跟随战舰远航。 三 舰艇班长的到来,印证了分队长杨力心中“坚守深山的意义”。 原本,杨力向往的是海军陆战队。他渴望枪林弹雨的部队生活,2009年下连队时,他坐车进山,“越走越绝望”。 “到海军谁不想上舰艇?在山里一点也不威风!”杨力记得,下连的第二年他上南山班,大年初二的晚上水管坏了。他和战友们抢修到深夜两点,正巧看到很远的县城上空在放烟花。站在寂静的山间,杨力感到格外落寞,心中怨道:“老子怎么当兵到了这么个破地方。” 一位老班长改变了他。上山第二年,那位班长退伍,临走前拉着杨力把每一个天线点细细检查了一番,边走边交待注意事项,整整说了半天。 “事无巨细,就像妈妈一样唠叨。他把这些托付给我,我答应他会守下去,让他放心。”杨力被触动了,他感到一种“坚守的责任”。那天之后,他决定转士官留下,“守好远方的海”。 “这就是传承,一代人影响下一代人,心甘情愿地守在这里。”张俊毅明白这种感受。初来南北山时,内陆地区长大的他抱怨看不到海。老班长张顺祥指着天线告诉他,这里直通远海大洋,“没有我们,军舰去不到海上。” 黄智坚在湛江见过军舰,但从没上去过。成为海军后,有亲戚朋友不解,笑着调侃他:“去山里做海军,连舰艇都没碰过吗?” “他们笑就笑吧,我也不会去解释什么。”黄智坚说。事实上,连附近县城里的人都不知道这里有一批海军,“有人冲锋在前,就有人隐于幕后,我们做个‘幕后英雄’就好啦”。 但这群深山水兵最牵挂的依然是海洋。没事的时候,他们就看看短视频新闻,最喜欢看舰艇出访的画面。黄智坚在手机上下载了一部《红海行动》,战舰撤侨的一幕他反复刷了10多遍,“每一次都看得想哭,那是我们送出去的舰艇啊。” 分队所属一营营长周笑认为,是一种难言的认同感打破了山与海的界限。“穿着这身海军军装,我们用我们的方式驰骋海洋。”他用一句话总结,“我们‘与有荣焉’。” 四 今天,中国海军的航迹正在向更远处的深蓝海域不断延伸,而南北山分队官兵的脚步却一直走向大山深处。 快递无法抵达这里,只能寄到山下,再由外出回山的车捎上来。山顶的南、北山班几乎没有信号,只有一台电视,能够收到两三个频道。 在山上待了11年,杨力下山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休假回家路过县城,他很少来逛。 “没什么好逛的,下一次山太麻烦了。”杨力说。从山上坐车到最近的县城,最快也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 更多的时候,漫长山路带来的是与外界的脱节。一年大雪封山,张顺祥与三个战友在北山班待了3个多月,回到半山腰的营区时他兴奋地大叫:“好多人啊!”另一名战士曾站在县城的公交站牌下茫然不知所措。两年没下山,他早已忘记了熟悉的公交路线。 “有时和以前的同学聊天,发现他们讨论的电影我都没看过,慢慢就不想聊了。”杨力开玩笑说,“大家好像有了代沟,各自活在各自的世界里。” 南北山带给了杨力另一种“成长”。尽管不了解流行文化,但他现在会自己修水管、修电视、刷墙、养鸡和羊……轮值南、北山班时,他给班里的战士们做饭,如今分队官兵们的手艺,几乎都是跟他学的。 张俊毅的变化则更大一些。初来时,他腼腆、害羞、不愿讲话,山中的寂寞时常让他憋得难受,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很快,张顺祥发现了张俊毅的苦闷。这位以“话痨”著称的老班长开始拉着张俊毅聊天,从出生聊到现在,专挑自己的囧事讲。慢慢地,张俊毅被张顺祥的快乐情绪感染,也学着敞开自己。如今,他是分队最“能聊”的人之一,哪个新兵话少,他就主动凑上去关心问候。 “这是老班长告诉我的道理,学会和环境相处,我们才能战胜自己。”现在的张俊毅庆幸当初来了南北山,“在这里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杨力认为,在山中待久的人会有一种共性。“我们能吃苦,能忍耐,用自己的方式适应生活。”他解释说,“是这个地方塑造了我们,将来如果要离开,大家也会记得南北山的精神。” 五 他们讨论过离开南北山后的生活,大多数人想的第一件事,是去“看一看大海”。 “很多人到退伍了都没看过海,这似乎是大家的执念。”张俊毅说,但他承认,在山中待久了会冲淡对海的向往。“比如刚来时就想去海上,现在希望能在这里多待几年。” 每年退伍之际,是南北山最伤感的季节。临行的老兵痛哭流涕,参加完最后一次巡线,一定要亲手在山上栽下一棵树。 很少有人分得清哪些是“告别树”。老兵们会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在树上挂一个小卡片。有时,张俊毅会在几个月后的巡线途中发现这些树和卡片,卡片上有的写着抱怨班长批评自己的话,有的则是一句很简单的嘱托:“替我照顾好狗。” 一年,一位老兵因工作调整离开了南北山。北山上仅有的一户农家要来他的电话,老奶奶哭着在电话这头问:“你什么时候回来?”老兵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 张俊毅不敢想自己退伍时的场景,“太难过了,不能提这个事,我好像已经和这里融为一体了”,这个爱笑的大男孩忽然红了眼圈,声音有些哽咽。 周笑是为数不多“还没退伍就见过海”的人。前年结婚度蜜月,他专门去了趟青岛海边,但“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水不是深蓝色的。” 他还去了海军博物馆,想要看一看舰艇长什么样。但看了后又有些后悔,“媳妇儿问我舰艇上的零部件,我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周笑害羞地笑了,承认“有点尴尬”。 为舰艇保驾护航11年的张俊毅至今没见过大海。离海最近的一次是在杭州,他去西湖玩,觉得“水质不好,没我们山里的干净,人也多”。 如今,张俊毅收藏了一块巡线时捡来的山石,黑色的,很漂亮。“等到退伍后可能会去看海吧,我要带着这块石头去。”张俊毅偶尔也想象以后的日子,“这块石头能够证明,我曾在山里当过海军。”
2024年04月15日
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