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朝鲜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3
篇与
朝鲜
相关的结果
2024-04-21
军史知识“云挑战”!邀你打卡④→
叮咚~ 军史答题“云挑战”第四期来了! 这一期的题目内容来自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哦! 15道选择题 快来挑战! 看看这段军史你能答对多少? 第1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特等功。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解析 1952年1月2日清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再次把崔莹顶出水面。崔莹获救了,罗盛教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 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 第2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万岁军”称号的部队是( )。 A、12军 B、15军 C、42军 D、38军 解析 第38军是首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之一。1950年11月26日,第38军在第二次战役初期攻占德川后,再次受命实施战役迂回——向三所里前进,切断美军第9军向南撤退道路,配合志愿军正面部队围歼价川、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 第38军彻底粉碎了美军、南朝鲜军从三所里、龙源里地区突围的企图,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对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任务,毙伤俘敌8000余人,缴获汽车500余辆。为此,彭德怀亲笔起草了给第38军的嘉奖电,就在秘书要将电报拿去发出时,彭德怀重新要过文稿,挥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从那以后,“万岁军”美名远扬。 第3题 抗美援朝战场上,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了敌人多次反扑,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的是( )。 A、李延年 B、杨连第 C、孙占元 D、伍先华 解析 李延年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荣立特等功一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1951年10月,李延年担任志愿军某营7连指导员。他所在营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并赢得胜利。 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中,首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即是回望抗美援朝战场,聚焦发生在1951年10月346.6高地上的重要一战。 第4题 横城反击战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第( )次战役中。 A、一 B、二 C、三 D、四 解析 横城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于1951年2月11日至13日,在朝鲜横城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进行的一次反击作战。这次战役共歼敌1.2万余人,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对志愿军和人民军完成战役防御任务起到重要作用。 第5题 2022年5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奉劝美方听一听中国脍炙人口的一首老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首歌是( )。 A、《我的祖国》 B、《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C、《英雄赞歌》 D、《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解析 抗美援朝经典故事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听哭几代人,郭兰英演唱的经典画面被称为中国最早的MV。 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第6题 ( )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 A、215 B、216 C、217 D、218 解析 1950年11月,新中国从苏联引进了第一批300辆T-34坦克,绝大多数为T-34/85坦克,并很快投入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最著名的T-34/85坦克车组,为第215号坦克。该车组曾在战斗中单车突袭,一次就击毁敌重型坦克3辆。整个车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击毁敌坦克5辆、击伤1辆,击毁化学迫击炮9门、汽车1辆,击毁敌地堡26个、坑道和指挥所各一个。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215车组“人民英雄坦克”荣誉称号,并为车组全体乘员记特等功。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而那辆编号为“215”的T-34/85坦克,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第7题 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 )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他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 A、杨根思 B、柴云振 C、王海 D、胡修道 解析 王海,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1950年5月于东北老航校毕业后,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作战英勇,技术娴熟,驾驶米格—15型歼击机,击落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战机4架、击伤5架;他战术灵活、指挥果断,带领空军一大队两次入朝参战,展开激烈空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 王海成为志愿军真正的王牌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他所带领的一大队,人人都荣立战功,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第8题 1951年4月,人民日报刊发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录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是( )。 A、上甘岭战役 B、金城战役 C、松骨峰战斗 D、长津湖战役 解析 1951年4月11日,作家魏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1营3连官兵拼死守卫松骨峰的英雄事迹进行了热情讴歌。作品一经发表,3连的壮举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此,“最可爱的人”就成了志愿军将士的光荣称号。 第9题 国产影片《长津湖》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 A、第一次战役 B、第二次战役 C、第三次战役 D、第四次战役 解析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7连官兵为了争取胜利,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军人荣耀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的1950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下辖12个师在长津湖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为主的“联合国军”东线先头部队,双方随即展开异常残酷激烈的战斗。 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严重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精神,将拥有绝对制空权和精良武器装备的美军精锐之师打得丢盔弃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第10题 1953年7月27日,朝中方面代表团和美方代表团在朝鲜( )签署停战协定,至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A、板门店 B、平壤 C、汉城 D、开城 解析 1953年7月27日10时,朝鲜战争交战双方谈判代表在板门店签字大厅签署停战协定。12小时后,朝鲜战场全线停火,历时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第11题 ( )粉碎了美军妄图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全境直逼我东北边境的痴心妄想。 A、金城战役 B、云山战斗 C、温井战斗 D、横城反击战 解析 云山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部队在朝鲜战场的首次交锋,第39军发扬顽强战斗作风,利用灵活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号称“王牌师”的美军骑兵第1师。 第40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先头部队,在朝鲜温井、两水洞地区首战告捷,并配合第39军打胜了云山战斗,粉碎了美军妄图在“感恩节”前占领朝鲜全境直逼我东北边境的痴心妄想。1951年8月28日,毛主席批示同意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的提议,将10月25日这一天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纪念日。 第12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以( )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 A、彭德怀 B、朱德 C、贺龙 D、聂荣臻 解析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立即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10月初,美军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危急关头,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支援。 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全面估量国内外形势,既清醒地看到了面临的困难,又深入地分析了出兵作战的必要和可能,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日,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第13题 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于( )。 A、松骨峰战斗 B、上甘岭战役 C、横城反击战 D、长津湖战役 解析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带领两名战士攻坚。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发现,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一名战士不幸牺牲,另外一名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但依然顽强地匍匐前进。 距敌火力点只有不到10米了!黄继光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志愿军的冲锋再次受阻。 这时,已经多处负伤的黄继光斜侧着身躯,爬到地堡死角,身子向上一挺,奋力扑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冒着火舌的枪口,壮烈牺牲,年仅21岁。 第14题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是70多年前身为连长的( ),在志愿军赴朝作战动员会上发出的战斗誓言。 A、邱少云 B、杨根思 C、董存瑞 D、黄继光 解析 1950年11月,杨根思率领连队跨过鸭绿江,奉命紧急开往东线长津湖地区。杨根思带领连队顶风冒雪、穿山越岭抵达下碣隅里东南的小高岭,这里是切断敌人南逃的重要通道,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被称为王牌部队的美军陆战一师。 11月29日,美军以飞机和大炮对高地狂轰滥炸,不断发起集团冲锋。面对数倍于己的美军,杨根思指挥战士与敌人展开拼杀。“人在阵地在”,杨根思率领战士接连击退美军8次疯狂进攻。眼看弹药耗尽,此时,敌军又发起第9次冲锋,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冲向敌群。 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用28岁的生命诠释了“三个不相信”的铮铮誓言。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称号。杨根思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已成为中国军队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战无不胜的高度凝练。 第15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 ),曲作者( )。 A、麻扶摇 周巍峙 B、乔羽 刘炽 C、麻扶摇 刘炽 D、乔羽 周巍峙 解析 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歌曲的词作者麻扶摇,当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1师5连的政治指导员,生于1927年,创作这首歌词时,年仅23岁。曲作者周巍峙,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生于1916年,创作这首歌曲时也才34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词曲,强烈地表现了抗美援朝英雄岁月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今天的题 你答对了几道?
2024年04月21日
1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4-18
金特二会:开往春天的列车
北纬38度线的山河破碎 1951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未能全力遵循美国及联合国政策”为由,一纸命令将朝鲜战场上激战正酣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撤职。一周后,这位回到美国的五星上将在华盛顿,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在国会山,麦克阿瑟发表了他的告别演说:“自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发生许多变化,我的希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首军歌词,‘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金句一出,广为流传。 一个月后,同样在国会山,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关系委员会就麦克阿瑟被解职一事举行听证。另一位五星上将站了出来,他就是美国总统最关键的军事幕僚、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朝鲜战争更高层面的指挥者布雷德利将军。他在听证会上明确指出,参联会的参谋长们与朝鲜前线总指挥麦克阿瑟之间存在着明显分歧。麦克阿瑟主张应该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遏制中国的战役决心,甚至不惜投入核武器。反对者布雷德利留下的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流传更广:“这种战略将使我们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间,卷入一场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的战争。” 杜鲁门总统(右1)已经无法忍受那位“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麦克阿瑟(左1) 1953年7月27日,中国朝鲜美国三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铁与血浇筑的“三八线”宛如一把钢刀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南北分治。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撤离朝鲜;在韩美军则化作了“驻韩美军”,一留就是半个多世纪,至今未走。这场战争被一道休止符将将封印,脆弱的和平薄如蝉翼,以至于一场军事分界线上的实弹演习,都可能随时升级为一场全面军事行动的前奏。 朝鲜半岛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还差一纸《终战宣言》。 北纬17度线的血肉模糊 北纬38度线与山河破碎的故事,却在北纬17度线迎来了另一个结局。故事同样是从“红色北方”挥师南下开始的,不同的是,这场血肉模糊的统一战争整整横跨了二十年。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遗憾与不甘是这位郁郁寡欢的五星上将的晚年注脚。美国对战争的警醒似乎也随着“天才将军”的离世一去不返。 1965年3月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岘港北部登陆标志着美国正式全面介入越南战争 同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海军舰载机部队从航母上起飞,对早已勘测好的北越目标实施狂轰滥炸,美国从战争的幕后正式走向台前。1965年3月2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下令实施“滚雷行动”,美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开始对北越制空权的全面争夺,并试图通过对交通线、工厂、军事设施的轰炸彻底摧毁北越的战争潜力。一周以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越南岘港北部的红滩登陆。当美制军靴踏上越南的土地,美国意义上的“越南战争”正式打响。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陆战队员们甚至在沙滩上看到了手持鲜花列队欢迎的越南少女,在战地记者镜头前摆出各种“胜利Pose”的大男孩们,对战争的残酷一无所知。 1979年,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展现了这样一段令人汗毛直竖的画面:在瓦格纳著名的歌剧选段配乐《女武神的骑行》烘托下,数十架UH-1“休伊”直升机搭载着陆战队员们飞向战场。在画面的远方是一轮血色夕阳,直升机轰鸣着飞越无穷无尽烟瘴弥漫的越南丛林。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令人窒息的在越战电影,改编自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灵》 《现代启示录》次年入围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然而最佳影片的桂冠却落在了《克莱默夫妇》的头上。饰演克莱默夫人的著名美国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在2017年凭借电影《华盛顿邮报》(《The Post》)再次入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电影《华盛顿邮报》展现的历史原型——“五角大楼泄密案”,同样令人毛骨悚然。 1971年,美国五角大楼军事情报分析师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将一份七千多页的绝密报告偷走,交给了《纽约时报》并希望公诸于众。这份报告揭示了美国当局对越战局势越发不利的熟视无睹,不愿背上“战争失利”的黑锅,美国多届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欺骗人民并将战争进行下去。这起震惊世界的丑闻彻底打垮了美国人的参战意愿。次年,“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松政府就此一蹶不振,全程报道此事的正是现实世界的美国报章《华盛顿邮报》。 讽刺的是,美国意义上的越战终结在一位“未经人民选出”的总统手里。“水门事件”让尼克松黯然辞职,根据美国宪法第25修正案,时任副总统的福特正式“扶正”。1975年4月23日,福特总统在杜兰大学演讲时宣布越战结束。场馆外云集的“垮掉的一代”们高举“Make love no war”(要作爱,不要作战)的抗议口号,唱起了披头士的歌。同一天,北越南下部队的火炮已经能够覆盖西贡市区,一场代号“常风”的大规模撤离行动正在上演。昔日满载陆战队员、杀气腾腾的“休伊”直升机,被美国侨民与心生去意的南越民众塞满。他们当中的许多悲欢离合,都化作了一部音乐剧 ——《西贡小姐》1991年于美国纽约百老汇首演时,一票难求。 一架“休伊”直升机终究装不下所有人,生离死别在西贡最后的日子里天天上演。 1976年1月2日,来自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越南共和国,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定为河内,昔日的“南朝故都”西贡,则被命名为胡志明市——这时,距离这位越共的缔造者的骤然离世,已过去了7年。胡志明逝世的那一天,1969年9月2日,越战尤酣。次日周恩来就亲率中共代表团飞往河内吊唁,随行的不仅有与胡志明关系密切的叶剑英,还有“奠边府战役”的真正指挥者,助越南一举全歼16000多法国殖民军的韦国清。 1986年越共六大召开,计划经济体制被废除,越南迎来了“革新开放”。 1995年,美国与越南正式建交。巧了,距离越战结束正好二十年。 穿过大半个中国的会见 2019年2月23日的午后,一位法新社记者坐在丹东的一间咖啡馆里又续了一杯。他的目光一直落在几百米外横跨鸭绿江上的中朝友谊桥,他的执着蹲守最终被证明是值得的——朝鲜中央通讯社次晨官宣:金正恩为举行第二次朝美峰会于当天下午乘专列离开平壤。由朝鲜乘专列前往越南,意味着那位来自平壤的80后领导人将穿过大半个中国,赴一场时隔9个月的约。 中朝友谊桥连接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静静流淌的鸭绿江见证了鲜血凝结的中朝友谊。 当本文推送时,朝鲜最高领导人的绿皮火车已经驶入中国的腹地,牵引它的是由中国国家铁路总局专列处专门派出的东风11Z型内燃机车。透过车窗,年轻的统帅将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还有那些他无法在北京、大连看到的壮丽山河。在这48小时、4000多公里长途旅程的尾声,他会途径广西凭祥,一个与越南谅山接壤的中国城市。他正在行走的这条铁路,在那段烽火连天岁月里的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他所熟知的“中朝友谊桥”。 一列火车从鸭绿江上驶来,向中越边境的群山中驶去,串起的是一段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波澜壮阔,是父辈们的旗帜,是渡尽劫波兄弟在,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车厢里的80后领导人应该清楚,在山的那一头等待着他的是什么,在山的这一头支持着他的又是什么。 2019年2月,一列绿皮火车由北向南穿过大半个中国,世界需要一个好消息。
2024年04月18日
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4-14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10月17日,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尹吉先,给武警北京总队新兵团新兵讲述战斗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 本期“读者圆桌”专栏邀请部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荣誉的连队官兵,讲讲连队的光荣战史,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应如何赓续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在强国强军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续写新的辉煌。 敢于亮剑的“我们连” 歼灭“北极熊团”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摩步四连指导员 卢 隆 1950年11月,我们连队的前身部队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2营4连参加了著名的新兴里战斗。此战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团,开创志愿军一次战斗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的纪录,打出了军威。时任连长李长言带领全连官兵端掉了第31团指挥所,破坏了敌人指挥系统,为全歼新兴里之敌发挥了关键作用。战后,连队被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称号。 “70年前,我旅前身部队在朝鲜长津湖新兴里,全歼此前从未吃过败仗的美军‘北极熊团’,并缴获其团旗。”当我还是一名新排长时,便已将这段光辉战史铭记于心。每逢新兵下连,连队主官都会慷慨激昂地为新兵讲述这场殊死战斗。如今,接过旗帜,肩负使命,我们一定不负先辈遗志,在比武竞赛、实兵演练等重大任务中保持英勇顽强、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 突破临津江天险 ■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临津江突破英雄连”指导员 张国奇 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我们连队担负突破临津江天险的突击任务,官兵在出发阵地隐蔽一天一夜,为了不暴露坚决不取暖,很多人脚都冻伤了。战斗打响后,全连官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冲过结冰的江面,跳进寒冷刺骨的水中向前冲锋,仅用11分钟便渡过临津江,为后续部队开辟了登陆场。战后,连队被授予“临津江突破英雄连”荣誉称号。 步入新时代,连队矢志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常态开展“忆战斗历程、讲战斗故事、话战斗英雄”活动。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前,连队都在连史馆进行誓师动员,观看历史纪录片,重温连史连魂,在厚重的传统熏陶中培塑官兵血性胆气。改革调整后,我们积极探索与合成营内其他专业协同之道,在演练中实现密切配合、精准释能……未来战场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一切强敌,为战旗增添新的光彩。 首创空战得胜利 ■空军航空兵“强军先锋飞行大队”教导员 刘 伟 1951年1月21日,大队前身、原空4师10团28大队同美国空军打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空战第一仗。首任大队长李汉带队迎敌,取得了击伤敌机1架的战绩。首次与美国空军较量便击伤敌机,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只能在空战中学习空战。大队从创立之初就将先锋精神根植于每名飞行员内心。如今,飞行员对标战场,未来打仗需要什么,就研究创新什么。奋飞新时代,“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战斗作风始终是我们战胜强敌的精神利刃。作为“强军先锋飞行大队”,我们将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以忠诚强魂、以本领铸剑、以血性胜战,真正做到敢打必胜、决战决胜。 舍生忘死的“我们连” 胜战基因代代传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装步三连连长 朱 军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我们连14小时急行军145华里,先敌5分钟到达三所里,行军速度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与敌激战一天后,我们连又奉命至龙源里阻击敌军。全连官兵在南逃和北援敌军的疯狂夹击中,在阵地上连续奋战2昼夜,击退敌人20余次进攻,连队170人只剩下20余人,阵地寸土未丢。这场战斗使南逃北援之敌相距不到一公里,却始终不能汇合,为赢得战役胜利发挥关键作用。战后,彭德怀司令员在电报上写下“三十八军万岁”,“万岁军”由此得名。连队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1次,授予“屡战屡胜”英雄连荣誉称号。 “我是三连第6981名战斗员,我宣誓……”我刚来到三连的时候,也像每一名初到三连的官兵一样,在“屡战屡胜”战旗前诵读入连誓词。现在我成为这个连队第35任连长,更感责任重大。“屡战屡胜”战旗在三连官兵的手中代代传递,“屡战屡胜”的胜战基因也在三连官兵的血脉中代代流淌,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以少胜多勇当先 ■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装步二连指导员 郝 伟 1951年10月,我连前身部队防守朝鲜的严岘山高地。面对敌军王牌“骑一师”的强大火力,连队官兵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利用残存的工事和弹坑,灵活机动地阻击敌人。弹药打光了,就和敌人拼刺刀,用枪托、铁锹、石头与敌人搏斗,近百名官兵血洒严岘山。最后时刻,时任连长张永富带着连部通信员、司号员、理发员、卫生员等组成突击队,冲上去和敌人拼刺刀,夺回阵地,坚守到胜利。在3天4夜的战斗中,连队打退了敌人29次冲锋,毙敌120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例,也赢得了“特等功臣连”荣誉称号。 以弱胜强,遇强更强。严岘山战斗就像一束光,一直照亮连队前行的方向,胜利的10月14日也成了我们连队的战斗纪念日。如今,连队装备早已不再是小米加步枪,全连上下铆足了一股劲,誓把自己练成精锐,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勇当攻坚先锋队。 守好心中“五圣山” ■海军陆战队某旅“五圣山阻击模范连”指导员 陶 波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后,我连奉命在五圣山阻击敌人。敌军采取封锁加进攻的双重战术,连队官兵依托坑道和工事与敌人战斗。官兵纷纷咬破手指用血写下决心书:“誓死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在断粮缺水的情况下,全连官兵在10公里宽,20公里长的防御阵地上连续阻击46个昼夜,顶住了敌人23次进攻,击毙339名敌人,创造了朝鲜战场上以少胜多的典范,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战后,连队被授予“五圣山阻击模范连”荣誉称号。 “没有人不知道战场的残酷,没有人不懂得生死的含义,没有人不明白奉献的清苦。”作为“五圣山”传人,我们只有勇于担当、拼搏奋斗、踏实肯干,赓续好、践行好光荣传统,以奋斗者的姿态努力拼搏,才能不负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坚信必胜的“我们连” 连歌滋养英雄气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装步六连下士 张 军 1951年11月,连队前身志愿军第63军第188师第563团8连奉命参加保卫开城的战斗。在时任指导员苏文禄带领下,连队官兵敢打敢冲、奋勇突击,出其不意攻下要地杜梅里北山,成为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恼羞成怒的敌人在坦克和炮火掩护下反复冲击,全连官兵牺牲大半,老指导员带领官兵唱响连歌振奋士气,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并英勇地在劣势条件下发起反冲击,最终阵地寸土未失。连队因此战被授予“保卫开城的钢铁连队”称号。 “我是人民的好战士……”阵地上的连歌穿越大半个世纪,至今愈发响亮。每逢新兵下连、新干部履职,第一件事就是学唱连歌。在连歌滋养下,连队形成英雄的“磁场效应”,激励一代代官兵精武强能。身处其中,我也从一名懵懂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班长。“只要那战斗打响,就要打它个歼灭战!”今后,我一定会像歌词中唱的那样豪迈,以自己练兵备战的行动让连歌更加铿锵。 战歌如虹斗志昂 ■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十字架山英雄连”班长 罗 鹏 1953年6月的朝鲜战场十字架山反击战中,我连担任全团的突击连,时任尖刀排排长的任志明,在连长指导员双双负伤的情况下,准确判断情况,果断命令通信员发起冲击信号,全连官兵紧跟炮弹烟幕,连续爆破、抵近射击、奋勇拼杀,直插十字架山主峰,仅用6分钟就占领号称“首都高地”的主峰阵地,将红旗插上了十字架山主峰。战后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授予“十字架山英雄连”荣誉称号。 “我从十字架山走来,传承着英雄的血脉……”60多年来,那首激人奋进的连歌始终在官兵心中回荡。连队坚持开展“忆战斗英雄、讲战斗故事、话战斗历程”活动,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前,全连都会在连旗前进行誓师动员。我们要继续发扬连队“敢打必胜,勇为人先”的抗美援朝精神,扎实练好军事技能,敢于挑战意志极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创造新的荣誉,唱响新时代强军战歌。 守卫英雄的阵地 ■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装步一连连长 王 奇 1953年7月,在朝鲜战场鱼隐山阵地保卫战中,我连前身部队接替防守鱼隐山西侧某高地。正值夏季,天气闷热,官兵身上都生了“革命虫”(虱子)。敌人炮火不分昼夜地封锁交通要道,阵地补给十分困难,甚至一度出现喝“光荣尿”解渴的情况。一次炊事班给前沿排送去朝鲜人民慰问的2个苹果,大家互相推让,最后排长把苹果分成36小块,每人吃了一小块……就这样,官兵在炮火中坚守了18天,直到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 鱼隐山战斗坚守18天给连队官兵留下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在,连队官兵把每一次大项任务都当作鱼隐山战斗,像当年先辈坚守阵地一样坚定执着。如果说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的“性格”,那么我们连队的“性格”便是如此,我们始终守卫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鱼隐山阵地”。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2024年04月14日
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