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战斗机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2
篇与
战斗机
相关的结果
2024-04-17
杨洁篪与沙利文之会,终于谈出点什么?
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文 | 海上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当地时间10月6日,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 比起今年3月的安克雷奇之会,和今年7月的美国副国务卿舍曼访问天津,此次在中立国瑞士的中美高层再会晤,似乎终于谈出点什么。 当地时间10月6日,杨洁篪与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会晤 今早,新闻联播公众号发布的消息称—— “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会晤是建设性的,有益于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同意采取行动,落实9月10日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寻求互利共赢,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然而,如果将目光的焦点从会议本身移到其他地方,就会发现,即便是这样的会议成果,得来也不容易。背后充满了比会场上更激烈的较量与交锋…… 单举一例——台湾问题。在苏黎世这一会场,杨洁篪阐述了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美方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参加演习的6国舰队在琉球群岛附近举行阅兵 可会场之外呢?正当中国进入国庆黄金周之际,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里根”号、“卡尔·文森”号以及英国海军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在琉球群岛附近冲绳西南海域,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联合训练。此外,荷兰、加拿大、新西兰也参加了训练。日本海上自卫队发出的消息中,有一段评论——“各国实施投入3艘航母的罕见训练,旨在牵制加强海洋活动的中国”。 “出云”号完成战机起降试验,事实上变身航母 海叔不仅注意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对于自身动用全通甲板、外形酷似航母的“伊势”号直升机驱逐舰,以及宙斯盾舰“雾岛”号参加6国演习,有颇轻描淡写的表述,更注意到,日本“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于10月3日,在太平洋上进行了F-35B战机起降训练。尽管飞上“出云”号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位于日本岩国基地的战机,可这一举措,事实上宣布了“出云”号完成航母改造,成为真正的航母。而这一日本违宪拥有的进攻型武器,事实上又为美军所驱使,成为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妄图在所谓“印太”地区安插的“协警”。 台湾地区绿媒《自由时报》截屏 可中方并不为美国纠集6国在台海周边军演所动。按照台湾地区绿媒《自由时报》的说法,10月4日,解放军56架次军机飞到台湾地区所谓的“防空识别区”。而从10月1日到4日,则有149架次解放军军机飞到台湾地区所谓的“防空识别区”。 国庆黄金周,时值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热映,解放军此举,也不免令海叔想起抗美援朝经典影片《上甘岭》插曲中那句歌词——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别看台湾当局防务部门看起来紧张兮兮,在海叔看来,解放军大量军机绕台,对台湾当局顶多算是“搂草打兔子”,真正的目标,自然还是另有其人的。 亦有中国大陆媒体评论认为,解放军如此大量军机绕台,无异于将国庆阅兵的场子放到了台湾方向。 台湾地区网友讽刺民进党当局 海叔也注意到,就在杨洁篪与沙利文会晤前夕,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又作妖。蔡英文连夜撰文,在美国《外交》双月刊发表,“痛陈”中国大陆“从未放弃对台野心”。蔡氏举着所谓“民主盟友体系”云云,希望美国深度介入台湾问题。 可就在这时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所谓“解码海峡两岸关系”,其中竟然也不乏中肯之语。譬如—— “中国这一举措,有点不怒自威之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台湾当局在激怒中国大陆”。 CNN引用瑞士韦伯斯特大学专家莱昂内尔·法顿的话:“中国大陆需要一些手段来阻止台湾当局不受欢迎的立场,尤其是倾向于‘台独’的举措”。 可见,杨洁篪与沙利文会晤,台上的“共识”,背后有着怎样几番较量。而美方似乎在表示其并没有意图让“台独”势力走得更远…… 10月6日杨洁篪、沙利文之会,算下来是中美高层今年第三度会晤。比起美国主场的安克雷奇之会,和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到访天津与中国副外长谢锋会晤后见到王毅,此次苏黎世之会,显得有些特别—— 首先,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从地理上看,此地距离中美都大约8000公里。这显示出此次会晤的前提是——对等。 孟晚舟回国 其次,海叔也注意到,会晤之前,中美之间,显示出一些和缓之态。譬如美国司法部9月24日与孟晚舟达成延迟起诉协议(DPA),让她得以回国。再譬如在本周初的拜登对华贸易政策宣示上,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所言可以看出,美方似乎没有升级贸易战,更提出了所谓的“关税排除程序”。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10月5日也为对549项中国进口商品重新实施关税豁免展开了公众咨询。戴琪针对特朗普时期中美“脱钩论”提出“再挂钩”的说法,引起关注。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9月29日在匹兹堡发表讲话 稍早之前,9月在联大一般性辩论时,拜登亦号称美国“不打新冷战”。尽管当时拜登没有点名中国,可这样的说法,确实也显示了美国方面“此地无银三百两”,变相承认了此前闹出的“新冷战”之说,是美国单方面搞出来的事儿。 如今,在杨洁篪与沙利文苏黎世之会上,杨洁篪向美方提出—— 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事关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攸关世界前途命运。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受严重损害。美方应深刻认识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正确认识中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如果拜登当局注意到中方的这一意思表示,就该更清晰地同中方一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路。 眼看着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将满一年,中美两国元首仍没有举行过面对面会谈。2021年还剩两个月,如果双方仍无法会面,这将是28年来,美国总统第一次上台首年未能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面。而杨洁篪与沙利文之会,除了传出中美双方将就气候变化和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同意就重要问题保持经常性对话和沟通。白宫透露,年底之前两国领导人将举行线上会议,这至少是美方的一个意图。 看来,中美之间,终于还是谈出点什么的!
2024年04月17日
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3-11
军报客户端特稿丨海军陆战队某旅:我们的目标是抢滩登陆
演示课目结束,周瑜松了一口气,心想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很激动!能够为习主席展示我们的训练成果我感到无上光荣!”周瑜自豪地说:“当时受领任务后,我们认真准备,生怕发生什么意外。”作为代理排长,车长周瑜指挥车辆通过层层障碍到达终点,接受习主席的检阅。 2020年10月13日,习主席到海军陆战队视察,并通过视频检阅海军陆战队任务分队专项训练情况。习主席强调,海军陆战队是两栖精锐作战力量,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 近年来,该旅官兵的练兵足迹从水际滩头到戈壁荒漠,使命任务从两栖攻坚拓展到全域征战,努力锻造一支合成多能、快速反应、全域运用的精兵劲旅。 (一) 如果要说起多兵种联合,没有哪一个单位能比得上海军陆战队。侦察、步兵、装甲兵……所有你能想到的,他都有。 “现在,一个班就是一个完整的战斗体系!”身在带兵一线,谈起近几年的变化,吕先显如数家珍。入伍10年,从战士到班长,从装甲营到合成化步兵营,武器配备越来越多样化,轻重武器、反装甲武器的配比也愈加合理。 在海军陆战队,实战化演习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大大小小的实战化演习,填满海军陆战队队员的日常训练。一年到头,官兵们不是在演习,就是在奔赴演习的路上。 以前演习,一支完整的突击队需要各个单位配属组建才能完成任务,而现在一个班、一个排就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战斗体系,这个班可能是先锋队,也可能是刀尖班,可以做到随时直插敌人的心脏。 这几年,海军陆战队的一切训练都在向实战化靠拢,部队随打随通知。 2018年的某次演习,让班长吕先显印象最为深刻。演习的前一晚,吕先显和其他班长一起被连长叫去开会,通知大家第二天将前往某地域进行演习。 第二天,当大家等待连长下达命令时,连长却下达了“解散”的命令,这让官兵们慌了神,没有演习信息,这仗可怎么打?演习在即,大家硬着头皮打完这场“仗”,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无限接近实战化训练,让官兵们开始对实战化有了更深的思考:战争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办?每一次演习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跟我上!”一次综合演练,直升机因为岸滩狭小只能悬停在近岸海面,滑降高度也由平常的10米调整到20米。这样的位置与高度是以往训练中从未遇到过的,海水有多深,大家无从知晓。滑,不知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不滑,那就要错失战机……就在关键时刻,空突一连排长王宁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滑降试水。 濒海山地进攻战斗实兵对抗演练、多课目合成连贯战术演练……在这些你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众多演习中,海军陆战队队员每一次训练,都会设置假想敌,每打掉一个火力点,克服一个障碍,队员都会在心里进行复盘。顶着星星去,顶着星星回,已成为他们的训练常态。 (二) 最热的时节,向南海波涛;最冷的时节,到北方雪原;最多雨的季节,进山岳雨林。在形成全域全时全能作战能力的过程中,海军陆战队某旅变成一支“反候鸟”部队,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到处寻觅最硬的“磨刀石”。 为期3个月的海训,作为海军陆战队的标配训练,让队员们又爱又恨。 “大家最喜欢的还是游泳课目吧,毕竟是在水里待着。”吕先显说。 盛夏的粤西海岸,温度达到40℃以上,烈日和风浪的双重考验下,大家早已习惯苦中作乐。在海边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下,官兵们每天完成武装泅渡、班组战术、野战生存、实弹射击、实兵对抗等课目训练,身上的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盐斑。 如果说海里训练很辛苦,那么装甲步战车训练就更难忍。不管天气多么炎热,都要坐在不怎么宽敞的车厢里,忍受着高温高湿的考验。在太阳的炙烤下,车外的温度达到20多度时,车内的温度就会达到40多度。 没有谁会在意皮肤又晒黑了几度,也有没有谁会在意哪里受了伤,大家最关心的是成绩有没有提高,是否掌握了战斗技能。对于训练,每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心中都有一把火,这把火从南到北,燃烧在祖国的各个角落。 向西向北数千公里,海军陆战队的官兵们奔赴寒区进行适应性训练。跨区机动,兵力集结、战斗输送,从一开始考验就接踵而来。 2018年,海军陆战队某旅前往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列车一路向北,气温越来越低,官兵们也一路增添衣服,衣服穿得越来越厚。随着列车到站时,人变得臃肿,看上去像是胖了好几圈。 过了黄河,车窗上的霜花渐渐多了起来。班长范如华兴奋不已,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雪花,也差点被冻成“冰马俑”。大概也就兴奋了一个小时,范如华开始全身发抖,对于和他一样,自小生活在岭南的官兵而言,严寒就是大敌。 严寒,不仅是官兵需要面对的难题,也是装备首要面对的难题。从南到北,变化的不只是纬度还有温度。 “那次是真的不易啊。”范如华回忆。小刀似的寒风,把大家的脸皴得跟鱼鳞一般;因为寒冷,灌满的水壶一滴水也倒不出来…… 尽管困难重重,可海军陆战队毕竟是海军陆战队,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有必胜的决心。演习决胜,各营连组织的党员突击队就有27支。范如华把全班分成两个突击组,副班长王东带4人攀爬老化的避雷针,一旦潜入成功,不惜一切代价,“摧毁”蓝军通讯中枢。他自己则率3人直取目标大楼。激烈交火中,4人贴墙前进,利用蓝军射击盲区,搭人梯剪断防盗窗,踩着碎玻璃向上突击。 战场从来没有性别之分,极限训练也从未缺席女兵的身影。 寒区驻训,踏碎雪原的豪情常常遭遇干扰——白天,一马平川的荒原像月球环形坑一样;晚上,她们要在零下20℃进行单兵无依托宿营。极寒环境下,帐篷内外结满霜花,入睡并恢复体力,就成了一件超级艰难的大事。即便是平日里沾枕头就能入睡的队员,在这里也不会睡得很沉。夜晚的时光变得如此漫长,队员们竟有些期待白天的到来。 冷酷的,还远不止于此。女兵们在进行武装快速滑雪训练时,身上的背囊、脚下的陡坡和陌生的课目让棉服被汗水浸透,风一吹,整个人都冻透了。近30公斤负重,倒在雪堆上,一摔一个坑。领口、袖口若是溅进冰雪,更是一个透心凉。说起这些经历,女队员们只不过笑一笑。 她们在盐滩中突击,在万顷碧波中驰骋,也在荒漠高原挑战极限……她们的信仰在热血里澎湃,她们将青春揉进这绚烂的海洋迷彩。 “海里我们是蛟龙,陆上我们穿梭如风,迷彩服阳光下多耀眼,气贯那长虹杀声震天隆……”随着远去的歌声,官兵再次投入到训练中。 (解放军报客户端记者 孙萌 李庆桐 特约记者 高国敬 刘宇翔 苏志煌)
2024年03月11日
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