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软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4
篇与
微软
相关的结果
2024-04-28
索尼:《使命召唤》新作年末发售 合作协议到期
在 FTC 与微软官司的庭审中,索尼公开的文件显示,2023 年的《使命召唤》游戏将是公司与动视签订的合同期间最后一款 PlayStation 作品,也是该系列作品中最后一款保证登陆 PlayStation 的游戏。 该消息实际上并不是索尼主动公开的。实际上,索尼向法院提交的实体文件使用了手工的隐藏信息方式,即使用黑笔遮住需要隐藏的信息。然而,因为负责文件的人使用了错误的笔,在文件扫描后划掉的文字依然隐约可见。另外因此泄露的消息还包括我们早些时候报道的《最后的生还者2》以及《地平线:西之绝境》的 2 亿美元开发成本。 在文件中,PlayStation 老板 Jim Ryan 表示:“合同涵盖的最后一款游戏是《使命召唤》,将于 2023 年末发布。”动视甚至都尚未宣布这款游戏,据称它将是《使命召唤19》的直接续作《现代战争3》。 《使命召唤》的市场协议从 2015 年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开始,让 PlayStation 用户能够先于其他平台,优先访问地图、武器以及其他附加内容,有时甚至是平台独占内容。同时,除了在 PS 平台上发布《使命召唤》以外,动视还会在广告中使用 PlayStation 品牌(即预告或宣传片会有 PlayStation 标志),并且会给 PlayStation 版本赋予特殊功能。 自协议开始后,时任 PlayStation 首席执行官的 Andrew House 就宣称,PlayStation 平台是“《使命召唤》的家”。然而实际上在该协议之前,微软也曾和动视暴雪建立了合作关系,索尼协议之前的《使命召唤》作品中,更新的地图包会率先在 Xbox 上推出。 实际上无论协议是否到期,都不太可能会影响《使命召唤》未来作品是否会在 PlayStation 上推出。微软曾多次表示即便动视暴雪收购成功后,也将继续在 PS 平台上推出《使命召唤》。而如果收购没有成功,可以肯定动视暴雪也不会抛弃一个拥有巨大用户基数的平台。
2024年04月28日
2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4-27
《使命召唤》大消息!这一家上市企业泄密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6月28日,为期5天的微软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就动视暴雪收购案的听证会已接近尾声,有趣的一幕是当天的主角变成了索尼。 会上,作为联邦贸易委员会诉微软听证会的一部分,索尼提供了一份来自PlayStation首席执行官吉姆·瑞安的文件。由于粗略的涂抹,索尼无意中透露了一些高度敏感的业务信息,其中包括索尼与游戏出版商的利润分成、《使命召唤》系列在该平台的收入,甚至一些游戏的开发成本等。 根据外媒The Verge的报道,看起来似乎已经有人提前用黑色记号笔把一些机密信息涂抹了,但是当文件被扫描时,一些细节仍然清晰可见。即便如今当地法院已经匆忙地将该文件在相关网页上移除,但是媒体和索尼的竞争对手们都已经下载了所有公开文件。 索尼与游戏出版商的利润分成 众所周知,在索尼PS平台上架的游戏中,如有来自索尼自家工作室开发的第一方游戏《战神》系列;也有来自与索尼有着密切联系,受资或有过签约的第二方游戏,如《血源诅咒》系列;还有不受平台方掌控的第三方游戏,《最终幻想》系列、《生化危机》系列以及《使命召唤》系列皆属于第三方。 在索尼透露出来的文件中显示:对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游戏,索尼通常会保留游戏的全部销售价格。同时,从文件中可以大约地看到,在截至2022年3月3日的财年中,PlayStation售出的游戏中有14%是索尼自己的第一方游戏。而在第三方游戏中,索尼表示通常收取的金额是在PS商店上的零售价和与发行商协商的批发价之间的差额,而这个“通常差额“,据The Verge从文件涂黑处观察,大约是10%。 《最后生还者2》和《地平线:西之绝境》制作成本超2亿美元 文件的另一部分还揭露了索尼旗下两个3A大作的制作成本: 两者制作成本皆超2亿美元,约15亿人民币 众所周知,如今3A游戏的制作成本均超过1亿美元,但这是索尼首次透露出其下游戏项目的开发总成本,而且这些数字很可能不包括营销等非开发成本。曾负责《最后生还者2》开发的前PS美国负责人Shawn Layden在2020年表示,大多数上一代主机的3A游戏的开发成本已经达到8000万至1.5亿美元了,而每一代新主机的开发成本都会翻倍,按照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开发现代游戏大作恐怕将变得“难以持续”。 这位前PS高管在经历了30年的职业生涯后,于2019年离开了索尼。他表示,减短游戏长度可以帮助控制主机游戏的开发成本。 2021年,《使命召唤》全球创收15亿美元? 在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案中,来自索尼的反对声中多次提及动视的《使命召唤》系列游戏,并以担心微软会独占该游戏为由欲阻止收购案。由于《使命召唤》系列在国内并不是大热的游戏,所以有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这一个游戏对于索尼有那么重要吗? 从这次索尼所揭露的数据上得到了证实,这一个游戏的确很重要!因为在2021年,《使命召唤》在PS主机上的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并且据The Verge报道,从索尼编辑过的文件上显示,《使命召唤》当年仅在美国市场就为索尼带来了超8亿美元的收入,而在全球市场,这数据似乎达到了15亿美元。 The Verge表示,这个数字还只是游戏本身带来的价值,考虑到《使命召唤》玩家在PS硬件、配件、订阅和服务上的平均年度支出,这一数字大幅上升,带来的总收入可能达到每年159亿美元(或139亿美元)。 同时,索尼方带来的文件还显示,大约有100万的PS玩家就只玩《使命召唤》游戏。 “2021年,超过1400万PS用户(按设备计算)消耗30%或更多的游戏时间玩《使命召唤》,其中超过600万用户花了70%以上的游戏时间在玩《使命召唤》,约100万PS用户甚至把100%的游戏时间花在了《使命召唤》上。2021年,普通《使命召唤》玩家每年平均消耗116小时玩《使命召唤》。而把70%以上的游戏时间都在玩《使命召唤》的玩家,则平均消耗296小时在该游戏系列上”,The Verge从索尼提供的文件中看到数据后表示。 此外,该文件还透露,索尼与动视的现有市场协议只剩下一款《使命召唤》游戏了。“合同涵盖的最后一款游戏是将于2023年底发布的《使命召唤》。” 索尼与动视的现有市场协议是从2015年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开始,让PS 用户能够先于其他平台,优先访问地图、武器以及其他附加内容,有些甚至是平台独占内容。同时,除了在PS平台上发布《使命召唤》以外,动视还会在预告或宣传片中使用“PlayStation”标志,并且会给PS版本赋予奖励。 有“PlayStation”标志的《使命召唤》 因此,索尼坚称担心微软可能会让《使命召唤》成为Xbox的独家游戏,或是在PS上发布降级版本的《使命召唤》游戏,甚至破坏游戏的PS版本,尽管微软方对这些指控都进行了否认,同时多次表示即使收购成功后,也将继续在PS平台上推出《使命召唤》系列游戏。 虽说这是关于微软和动视暴雪收购案的听证会,但由于索尼这次大意的操作,当天听证会让索尼备受关注。不过,索尼并非是唯一一家受到文件编辑问题影响的公司。本周早些时候,微软的一份机密文件披露了该公司对游戏行业的所有收购目标,现在该文件已经在网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严格编辑的版本。
2024年04月27日
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4-22
魅Music∣世界10大背景音乐!魅力+震撼!魅族无损音乐
世界十大背景音乐(终极完美图文版)! 震撼,悦耳。 配上魅族MX4Pro的HiFi音质,就更完美了!当然,没有高档的HiFi耳机也不要紧,入手一个魅族EP-21HD,也是个不错的享受。 NO.1 《She Is My Sin》-NightWish (《她是我的罪》-夜愿 ) 对Cser(CS迷)们来说,芬兰交响哥特金属乐团NightWish(夜愿)的歌曲早已深入人心,众所皆知,世界不少顶级CS战队的宣传片都采用的是他们的歌曲,Night Wish的歌曲大都是重金属音乐,而这首She is My Sin就是1.6版CS的主题曲,很多翻译版本的1.6进入界面就会响起这首歌,当你在游戏前更改各种按键设置的时候,这首歌仿佛预示着大战马上爆。在she is my sin出名后,因为其震撼的歌声,成为许多视频或集锦的音乐。 NightWish的歌的确不同凡响,特别是他们的美声女主唱Tarja Turunen。如果说歌曲中,吉他、贝斯、鼓的速度是暴风雨加冰雹,那么Tarja的歌声却犹如神圣的光芒穿透浓密的云层,使它雨停云散。 NO.2 《The Dawn》-DreamTale (《亡灵序曲》-梦境传说 ) 来自芬兰金属乐队 --- 梦境传说(DreamTale)的《The Dawn》的原意为黎明、拂晓、破晓,但在国内网络上,广被讹传为“亡灵序曲”。这是因为在2005年,国内一个电子游戏竞技网站中,一位《魔兽争霸3》亡灵族的拥趸,推荐这首曲子作为亡灵论坛专区的区歌;后来另一名网友以《The Dawn》作为背景音乐,用《魔兽争霸3》中亡灵族的过场画面,剪辑制作了一部MV,并命名为《亡灵序曲》。至此,该曲的中文名就随着这部MV以讹传讹地流传开来,而真实名字却不被广为人知。 值得一提的是,本曲在节奏处理上,保留了金属音乐最基本的连续猛烈的伴奏,却淡化了狂乱、低沉和无序的节奏,这使得该曲少缺一些狂躁、恐惧和迷惘,多了一份神秘和向往。而那段迷惘的男声独白,恰如破晓前黑暗中初现的第一缕晨光,给人以直接和真实的感受。此曲也因此被金属与非金属迷所喜爱,并被奉为金属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NO.3 《The Mass》-Era (《弥撒》-世纪乐团) The Mass改编自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据说“二战期间德国武装party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也改编于此”,导致调子相似而张冠李戴以为The Mass就是纳粹军歌。而现在,随着这首歌的名声日躁,越来越多的游戏也吸收了其动感,鼓舞人心的一面,其中当前最红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很多玩家自制的游戏视频就大量使用了《THE Mass》作为背景音乐。 Era,英文原意为“时代、世纪”,是一个风格与Gregorian(格林高利合唱团)接近的音乐团体,其灵魂人物是法国音乐家Eric Levi。关于Eric Levi,我们所知的确实不多,甚至也只在Era的作品中见过他的名字。而且他也不属于高产型的音乐家。Era至今为止仅发行过3张专辑,分别是1998 年的《Era》、2001年的《EraⅡ》以及2003年刚刚发行的《The Mass》。发行数量并不多,但都是颇受欢迎的作品。Era系列几张作品获得的成功反响,为他与日俱增的名气奠定了优厚的基础。 NO.4 《Hero's Theme》-Steve Burke (《英雄的主题》-史蒂夫·伯克 ) 出自次世代游戏新主机XBOX360上面的一款作品:Kameo(卡美奥/凯蜜欧传奇),是由著名的英国RARE工作室开发的。其配乐是由捷克的一个很出名的乐团做的(主要作者大概是Steve Burke 史蒂夫·伯克)。此曲曲风气势磅礴,多作为英雄人物出场背景音乐。 NO.5 《Hes a Pirate》-Klaus Badelt (《他是一个海盗》-克劳斯·巴代特 )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加勒比海盗 - 黑珍珠号的诅咒)的配乐是Klaus Badelt写的,相当于是确立了加勒比海盗主题音乐的人吧。集子里最后一首叫Hes a Pirate,印象中就是Jack船长最后跳下去之后的音乐,也是加勒比海盗的主题。 NO.6 《Conquest of Paradise》-Vangelis (《征服天堂》-范吉利斯) 《1492征服天堂》(英文全称:《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是一首世界名曲,本作品属于《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492征服天堂/哥伦布传》专辑中的第二轨。每次听到它,都让我迷茫而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微小,然而恢弘的音乐激发出内心的雄壮,我热血沸腾,我一往无前,古典的韵味在现代音乐的诠释下是如此的突显!这是激沸的音乐,这是振奋的音乐,这是人类对于音乐极限的挑战! 该名曲也被作为中国电视剧《士兵突击》插曲。题曲《Conquest Of Paradise 征服天堂》,那种史诗般的气派,完完全全是慑人的感觉,精彩绝伦。这部讲述哥伦布征服南美洲故事的电影也成为了史诗般的巨作! NO.7 《Rock House Jail》-Hans Zimmer (岩石般的监狱-汉斯季莫) 电影《石破天惊/勇闯夺命岛》插曲,承担本片配乐的是好莱坞三大配乐大师之一的Hans Zimmer(汉斯季莫),本片的配乐非常优秀,以至于在全球各媒体都借用,仅CCTV就在1、2、5、0等频道都出现过。易中天品三国第二辑的主题曲也出自《石破天惊》,还有王立群读史记。 NO.8 《Hummell Gets The Rockets》-Hans Zimmer (《Hummell夺取火箭》-汉斯季莫 ) 电影《勇闯夺命岛》中的音乐将电子合成器加管弦乐团的视觉音乐手法发挥到了极至,打击乐的表现尤其突出,紧张激烈之余不乏悲壮豪迈之情。铜管与弦乐的配合,浑然一体,气势恢宏、宽广壮阔,把宏大的电影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激昂、婉转、狂野与喜悦,在整个乐曲中交替出现,随着影片的展开一步步呈现出来,即使影片结束了,那种紧张仍在心头久久不去。 Hummell Gets The Rockets,这段音乐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用管弦乐表现Hummell将军矛盾复杂的心情,同时他在对爱妻极度的怀念下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这段音乐以悲壮为基调,从一开始低沉的前奏到激昂的曲调,Hummell将军的复杂心理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接下来就是Hummell将军率领海军陆战队在海军Ammo库盗取VX毒气导弹的段落,此时音乐立即爆发出了强烈的节奏感,配合海军陆战队员以娴熟的技巧潜入Ammo库盗取导弹的动作镜头,同时在曲子的末尾还运用了一处柔调表达出Hummell将军对被困在Ammo库中的手下的无奈心情。 NO.9 《In The Tunnels》-Hans Zimmer (《在隧道》-汉斯季莫 ) 同上,出自《石破天惊》电影经典配乐。德国籍作曲家Hans Zimmer(汉斯季莫)曾获得过7次奥斯卡奖提名,包括《角斗士(Gladiator)》、《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赤色风暴(Crimson Tide)》、《传教士之妻(The Preacher's Wife)》,这些作品使他蜚声海外。1998年,他以两项奥斯卡大奖提名声名雀起:影片《红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的最佳电影音乐奖和《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的最佳音乐剧/音乐喜剧奖。 Hans Zimmer是近年来崛起速度十分惊人的电影配乐家,在电子合成器和传统器乐的结合上,每每展现令人震撼的个人风格,也屡次缔造令人激赏的配乐成绩,特别是在动作电影配乐方面,他独特的音乐型式已经蔚为风尚,揉合了电子乐的炫丽紧凑,和交响乐的磅礴气魄,几乎是近年来,典型好莱坞英雄主义动作电影不可或缺的“标准配备”。 Hans Zimmer出身自一群深具挑战与实验精神的音乐玩家,而他的配乐成品也常是和这些出色的音乐工作者,包括了交响编曲,演奏,计算机合成剪辑以及指挥家等各种人才,分工合成,协力完成,近年他们甚至组成了工作团体Media Ventures,以充满创新和领先魅力的音乐风格,掳获了不少乐迷的心,成为当代电影音乐的一股新势力,而这种团队合作,群策群力的电影配乐组合,似乎也将成为一种潮流. NO.10 《Halo Theme Mjolnir Mix》-Martin O'Donnell & Michael Salvatori (《雷神之锤组合 光晕2主题》-马丁·奥唐奈&迈克尔·撒瓦特瑞 ) 微软最具影响力FPS游戏《光晕2;最后一战》主题音乐。 马丁·奥唐奈(生于1955年5月1日)是一个屡获殊荣的美国作曲家,主要是为电影电视和电台广告写歌曲以及配乐,他的作品包括著名的视频游戏开发商Bungie的系列,如神话,奥妮,光晕。奥唐奈与他的音乐同事迈克尔·撒瓦特瑞为此获得很高评价,他也指挥光晕三部曲的配音和声音设计,是目前Bungie的音频监制。光晕三部曲配乐是马丁·奥唐奈最为标志性的成功作品,商业性的配乐却更增添了光环2的魅力,成为最畅销的视频游戏配乐。他最近发布的作品是光晕3的OST原声... 世界十大背景音乐/无损FLAC+分轨 10首308M
2024年04月22日
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4-18
给他爱5同年出道的神作,却因续作被怒喷,重制版你还玩吗?
引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还不是乔尔把为难艾莉的敌人都给咔嚓了。 经过顽皮狗一番技术上的精雕细琢,《最后生还者 第一部》(下文简称TLOU)再一次来到了玩家们面前。一句发自内心的谎言,叛逆坚强的少女,光听声音就让人心里发怵的变异者……新老玩家怀着不同的心情,准备踏上末日的旅程。 遥想2013年,即便是最乐观的PS3玩家,也普遍觉得顽皮狗无法把“丧尸”题材再玩出什么新鲜花样,就像《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下文简称TLOU2)发售前,已经玩过前作的玩家普遍信心满满,希望在当时消沉的现实中,沐浴虚拟末世的些许暖阳。 至于结果嘛,大家一定还有印象,忘了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会借着《最后生还者充值版》的上架,重温《最后生还者》,来和各位聊聊《最后生还者》发售前后的风雨彩虹。 丧尸娱乐化,主角超人化——TLOU发售前 TLOU发售于2013年,此前,PS3主机已经“发育”完成,高质量的第一方独占游戏充分发挥着主机强劲的性能优势,而微软方面却还没有拿出像今天这样香的XGP,此时由顽皮狗操刀3A游戏,一锤定音的目的不言而喻。 站在今天角度看,TLOU两部作品的惊艳与争议,都离不开其作品发售时业界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尤其二代,更是在全球新冠疫情非常严重,人们倍感压抑的时候,用一个交织着残忍与挣扎的故事,在玩家内心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与二代直面现实的艰难险阻不同,TLOU更多是与当时其他游戏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由此形成的反差,经由顽皮狗的强大技术力和作品完成度,实现了低开高走的惊喜。 主角“正常化”的能力,让TLOU的战斗相比其他游戏要显得更加挣扎 从题材上看,TLOU属于当时烂大街的“丧尸启示录”,该题材是游戏开发者把罗梅罗导演为代表的丧尸B级片电影,搬到游戏之后,经过一段技术改造与野蛮生长所形成的产物。TLOU发售前,市场上主流的丧尸题材游戏陆续进入到2.0时代,包括《丧尸围城》《生化危机5/6》《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已经成体系的丧尸模式等在内,原本把人吓到尖叫的丧尸,逐渐淡化掉恐怖元素,怎么杀丧尸更爽更高效,反而成了内卷的赛道,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如龙》 都忍不住拿出《如龙 终焉》来凑热闹,让桐生一马酒足饭饱之余,在神室町怒刷丧尸。 主打搞笑的《丧尸围城》 相比之下,逆行的TLOU重新找回了行尸走肉型敌人的压迫感感,和末日生存背景游戏不容儿戏,刀头舔血的艰辛,游戏里那些导致人类出现变异的孢子植物,更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昨日世界”,玩家扮演乔尔走过的一路坎坷,便是亲眼见证了文明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坍塌。 不仅是TLOU,这一幕也是写入电子游戏历史的经典场景 而主角乔尔,更是TLOU逆当时潮流所带来的经典设定。主角超人化向来是电子游戏的常规操作,高能的上天入地,低配的也要百步穿杨,最不济也是个职业军人什么的。TLOU发售的2013年,正好也是漫威电影宇宙的上升期,托一众漫改英雄带来的票房福报,好莱坞式硬汉从前一个十年《谍影重重》那样的凡人英雄,转向超现实的能力者,换到游戏语境里,就是《声名狼藉》会赋予普通人超能力,让其有能力对社会进行“审判”。 《声名狼藉》的主角科尔也很挣扎,但他摆脱苦恼的手段可以是像宙斯一样发射闪电 而TLOU的乔尔战力平平一路老六行为,艾利更是犹如早期《钟楼》等恐怖游戏里的女主角,手无缚鸡之力关键时刻全靠开枪莽+碰运气,就连“板砖战神”到了hard难度也不再适用,如此一来玩家进入游戏时的惊艳,很大一部分便来自于和对固有印象的种种颠覆,在颠覆过程中融入游戏环境,酝酿着最后一刻的情绪爆发。 一句顶一万句——TLOU发售时 TLOU中的一切,都是为乔尔最后说出的那句话做铺垫。 在TLOU之前,虽然顽皮狗已经拿出了兼具技术力与可玩性的《神秘海域3》,但无论玩家还是业界评论,还是被TLOU展示出的一切深深震撼了。 “游戏从平稳的开场展开,以及其富有勇气的方式结尾”“顽皮狗成功创造出本世代主机游戏里最扣人心弦且能够令人产生无限情感共鸣的叙事驱动类史诗”“它质疑了我们在末世中那些理想主义式的牺牲,甚至进一步提问,我们愿意采用怎样极端的行动,来拯救我们所爱的人”,上述这些来自给TLOU打满分的媒体评语,玩过游戏的玩家,一定能从中回忆起乔尔在结尾对艾莉说出的那句发自内心的谎言——乔尔用整个世界可能的未来,“仅仅”换回了艾莉本已愿意献出的生命。 角色塑造无疑是TLOU的灵魂,乔尔为代表的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他还是盛产“红脖子”的德州人)放在今天,基本上把ZZZQ的debuff拉满,整个旅途,其实就是玩家扮演的乔尔如何在黑暗中发现,抓住,最后决定守护一束光的过程(具体手段不乏暴力)。等到乔尔回答艾莉关于真相如何的疑问时,他给出的回答和那个表情,以及他的心里活动,基本上和屏幕前的玩家已经达成同步,在一个自由度严格受限的游戏里,通过场景刻画,战斗,角色互动和故事,玩家真正带入乔尔了,去回答了一个关于《意义》的问题,也就是“我玩游戏为什么?”至少在游戏结尾,就为了救出艾莉,剩下什么都不管,玩家和角色此时真正共情了。 或许是游戏结局带给玩家的震撼太大,以至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早在2013年年中就把TLOU定为年度游戏,直到几个月后《给他爱5》发售,电子游戏的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万众期待到两极分化——后TLOU2时代 一位足坛名宿说过:“多年之后,没人会记得亚军是谁。”2013年,除了TGA年度游戏以外,TLOU几乎包揽了业界各大奖项,如果我问你《守望先锋》哪一年,哪款游戏陪跑,或者哪位大师的作品败给了《巫师3》,你大概率说不上来,但TLOU输给《给他爱5》,不仅是一款游戏在评选中遗憾不敌另一款游戏,更是游戏发展进程中,线性游戏全面让位于开放世界的标志。 某种程度上看,2013年的TGA年度游戏给了《给他爱5》而不是TLOU,有迎合市场的商业考量,TLOU固然口碑上天,截止2018年,销量为1700万;《给他爱5》则已经快1.7亿了。 2013年后,《给他爱5》商业上的大获成功,令开放世界游戏迎来更大一波集中爆发,头部ip如《最终幻想》《塞尔达传说》,腰部如《真三国无双8》,纷纷尝试把开放世界概念融入自身传统特色,虽然结果喜忧参半,但当年的尝试还是变成了如今的常态,并诞生了像是《艾尔登法环》这种登峰造极的作品。 当然TLOU也制造出了销量之外的丰厚收益,凭借第一方独占收获的绝佳口碑,保证了索尼和玩家给予《神海4》和《战神》应有的耐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开放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地平线》和《对马岛之魂》的投入,显然不如TLOU2和新《战神》)。 只不过一切美好截止于2019年的TLOU2发售,2代那令人揪心,愤怒,迷惑,不甘的剧情,仿佛高速玩家一次感动背后,往往也意味着参与者对苦难和悲剧的耐受力,玩家当然不是吃素的,相比初代的媒体好评,在自媒体和社交网络占据主要声量的当下,“自我意识过剩,自身实力却远远配不上这份自大”“这游戏玩完就是空虚,我所做的一切都成了泡影”“那群打高分的媒体评测放在以前就是反动学术权威”……舆论最为甚嚣尘上那阵子,我一个做投资的朋友看到可观的流量,甚至向我打听要不要投一个游戏媒体,然后我告诉他“这种级别的争议十年一遇,想要像TLOU2这么热闹,前提是必须有当年TLOU给玩家的感动。” 投资的事在我和朋友聊天阶段就不了了之了,TLOU2的影响却至今还在发酵,比如玩过两部TLOU的玩家在面对PS5重制的初代时,情绪一定是复杂的(我就是因此决定不玩这次的重制)。而开发者在编写剧本时若是遇到生死问题,或多或少都会考虑(社交网络发酵所产生的)相关后果,像《FF7RE》给出的改编可能性,就是向着爱丽丝不死的方向拼命暗示,起码在TLOU2之后,没有人会再把游戏重要角色的死亡当成大笔一挥的“情节需要”了。 结语:TLOU的成功和TLOU2的争议,都具有各自的不可复制性,这种不可复制,不是单纯指PS5版TLOU取消了多人模式,而是玩家遇到游戏时的时代,开始游戏时的环境,是否被剧透,是初次接触还是再度重温,都会对游戏体验产生很大影响,至少在完全忘记关于TLOU的记忆之前,我是不会再触碰这款作品了。
2024年04月18日
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