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动视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22
篇与
动视
相关的结果
2024-05-10
动视新作使命召唤12首周销量破600万
据国外游戏销量统计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动视旗下新作-《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CallofDuty:BlackOps3)》的首周销售量已经突破了6,654,935套。 此外,更多权威数据显示,这六百万套《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销售最多的平台是索尼的PS4,一共卖掉3750881套,占总销售量的56%,第二名是微软XboxOne,卖出2202654套,占33%,而遭到删减的单人模式的PS3和Xbox360版则分别占据6%和5%。PC平台未列入统计范围。 来自地域方面的统计数字显示,购买《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最多的地区是美国,占据44%,第二名欧洲占36%。虽然六百万的销量已经很可观,不过相比系列前几部作品动辄千万的销量,例如该系列《黑色行动2》1200万的销量,《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还需努力。 《使命召唤12(CallofDuty12)》是动视旗下Treyarch团队开发的最新射击游戏。游戏的主题将围绕《战争世界》《黑色行动》和《黑色行动2》两部经典大作展开,游戏中玩家将再次来到战场,拿起手中的武器,去消灭一个个敌人吧,当我们回头之时发现自己的队友已经离自己远去,只有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不过我们将会找到更多的队友最终赢得战斗胜利。 本作的单人剧情模式将加入全程4人协作功能,并在游戏初始就对玩家开放所有关卡,而多人模式将引入更丰富的职业自定义选项,强化的跑酷机制允许玩家在战场上施展高速机动的同时自如操控武器,此外倍受玩家好评的僵尸模式亦华丽回归。 //game.zol.com.cn/553/5536115.htmlgame.zol.com.cntrue中关村在线//game.zol.com.cn/553/5536115.htmlreport1255据国外游戏销量统计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动视旗下新作-《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CallofDuty:BlackOps3)》的首周销售量已经突破了6,654,935套。此外,更多权威数据显示,这六百万套《使命召唤12:黑色...
2024年05月10日
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9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 9号升级档+拯救DLC+免DVD补丁RELOADED版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旨在修复游戏中存在的材质bug和优化游戏性能早先的版本中,一些玩家抱怨游戏中的画面效果不佳,包括材质问题以及物体的纹理细节不够清晰。而9号升级档则修复了这些问题,使得游戏画面更加清晰,纹理细节更加丰富。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9号升级档使用说明: 1.解压缩 2.解压缩ISO文件,或者使用虚拟光驱载入ISO文件 3.运行setup.exe安装升级档到游戏目录 4.复制Crack文件夹里的所有文件到游戏目录覆盖 5.运行游戏 升级档安装步骤: 1.安装《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原版游戏: 2.安装《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觉醒DLC: 3.安装《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日食DLC: 4.安装《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血统DLC: 5.安装本升级档 DLC说明: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Call of Duty: Black Ops 3)》将在第四部DLC“拯救(Salvation)”中正式迎来其僵尸冒险(剧情)模式的最终结局。同时官方也将在这部DLC中再为游戏增加四张多人对战新地图。在近日,动视也公布了这部DLC的PS4版发售日期为今年的9月4号。另外按照动视之前DLC发售节奏,DLC的PC版和XboxOne版也有望在PS4版正式发售1个月之后上线。 在僵尸模式的剧情方面,DLC将带来僵尸模式的最终章,三位主角Dempsey、Takeo和Nikolai将遭遇最终BOSS——Monty博士。在四张多人对战新地图Citadel、Micro、Outlaw以及Rupture方面,Citadel地图设在一座废弃的中世纪古堡中;Micro地图则是动视脑洞大开让玩家“缩小”后置身于一个家庭野餐的餐桌上;Outlaw则是重制了《黑色行动2》中的Standoff这张地图,最后Rupture这张地图则是对《使命召唤5:世界大战》中的Outskirts这张地图进行了重制。 by RELOADED 更多内容: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游戏下载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补丁下载
2024年05月09日
4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5
是僵尸模式的出现,让《使命召唤》的生命得以延续?
说到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除了经久不衰的警匪巷战和脍炙人口的世界战争,僵尸(生化)模式在其中也占据着独有的一方天地。 从《雷神之锤》的MOD(模组)开始,玩家早已不满足于拿着步枪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型士兵你来我往。更多具有魔幻色彩的异形生物渐渐地爬上屏幕,张牙舞爪地从四面八方朝玩家涌来。 学院派的射击玩法和恐怖惊悚的游戏氛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玩家在大快朵颐的“割草”乐趣和紧张刺激的求生体验中血脉喷张,酣畅淋漓。 来自《求生之路》的“割草四人组” 而作为现代射击游戏的一大标杆,《使命召唤》系列之所以能在大浪淘沙过后依旧坚挺,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它继承了这类游戏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它在游戏模式和游戏内容上的大胆探索与努力创新。而“僵尸模式”无疑是《使命召唤》系列举足轻重的一张名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是如何发展至今,它成功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精巧绝伦的设计理念吧。 无心插柳柳成荫 《使命召唤》被玩家称为“年货召唤”的原因是几乎每年都有一部系列新作面世,和育碧的《刺客信条》系列,2K的《NBA》系列,以及EA的《极品飞车》系列一样,《使命召唤》同样是动视的金字招牌和顶梁柱。 《使命召唤》系列已经拥有十四部正传作品 把一种“选择性消费”变成“习惯性消费”,正是这种“年货”战略在商业层面的理论支持。那么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生产体系来满足消费者的胃口,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型游戏娱乐公司,其手下总是多款作品同时开发,齐头并进,以保证工作效率,兑现每年都能出一部新作的战略目标和用户承诺。 单是《使命召唤》系列,就有至少三个项目工作室进行同步研发。 《使命召唤》背后的三足鼎立 《使命召唤》项目的起源,是几个参与了《荣誉勋章》项目开发的程序员因为无法忍受EA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约束,于是“叛逃”到动视,组建了Infility Ward,并运用《荣誉勋章》的开发经验创造出了这个经典IP。 《使命召唤》的问世撼动了《荣誉勋章》一家独大的业界地位,让名不见经传的动视瞬间有了做大做强的底气。而Infinity Ward(下文简称“IW组”)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动视的掌上明珠。 《荣誉勋章》的过气是在业内激烈的竞争下,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 动视将绝大多数资源注入到了《使命召唤》这个前途光明的项目上,其中,最重要的人事调整,就是把《重返德军总部》的核心人员重组为一个新的开发团队——Treyarch(下文简称“T组”)。 T组自组建以来一直为IW组“打掩护”,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辅助性开发。他们最早接手制作的就是《使命召唤:联合进攻》和《使命召唤2:红一纵队》两部外传性质的作品。 但IW组因为对二战题材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每况愈下,使得他们不得不申请一年的休整时间以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填补这个空隙,T组临危受命,扛下了《使命召唤3》的大旗。这也是T组地位变更的转折点。 T组之前并没有PC平台开发经验,所以《使命召唤3》没有PC版 尽管T组总是任劳任怨地帮IW组擦屁股,但IW组却从来不把T组这个御前卒当回事。王牌制作团队自有王者的气魄和胆识,IW组沉寂一年,先斩后奏,把《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这把生米煮成了熟饭才端到动视高层面前。 《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固然大获成功,但IW组的孤傲自负并没有在动视心里留下好的印象。而“二战”这个题材也不是IW组说丢就丢的。于是T组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使命召唤5:战争世界》。 T组巧妙地把游戏战场从老掉牙的欧洲战场搬到了南太平洋,把德国纳粹换成了充满东亚风情的日本军队,在“二战”这个老旧的题材上玩出了新意,也把战争的残暴展现得淋漓尽致。逐渐划清了他们和IW组截然不同的游戏风格界限。但真正让《使命召唤5》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它的“僵尸模式”。 一个T组员工在工作闲暇之余,通过改换模型,把游戏中的敌人变成了丧尸,把战火纷飞的战场变成了阴森恐怖的堡垒,再加上无厘头的抽奖箱,就这样一个自娱自乐的无心之举给《使命召唤》系列带来了第二春。 僵尸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那是T组僵尸模式的“防伪标志” 起初,“僵尸”这个点子并不被看好,没有人敢在无人涉足的领域把步子迈得太大。为了避免深陷泥沼,“僵尸模式”只作为《使命召唤5》完全通关后的彩蛋开放给玩家。 但让动视没想到的是,这个“玩笑”般的新模式居然大获好评。很快,T组发布了彩蛋的解锁补丁,让更多没通关的玩家也能体验到这个模式。在这之后,“打僵尸”的热潮一发不可收拾,在玩家们的强烈要求下,T组做了更多的DLC僵尸地图。并在之后的每一部T组作品中都将这个模式延续下去,不仅如此,T组还专门为“僵尸模式”撰写了庞大的故事背景和魔幻设定。 同样是四小强,笔者认为他们的故事比《求生之路》更深入人心 而另一边IW组和动视彻底决裂之后,T组的“僵尸模式”让渐显疲态的《使命召唤》系列走入了崭新的纪元。T组也从此翻身做主,成为了动视的一把手。“僵尸模式”逐渐从最初的游戏彩蛋变成了系列传统,即使是在Sledgehammer Games组的《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中也加入了僵尸模式。 而今年公布的大型DLC《僵尸编年史》算是T组僵尸模式功成名就的一块荣誉勋章。 《僵尸编年史》 纳粹僵尸与无尽地狱 “纳粹僵尸”这个题材绝不是T组首创,它和日本影视娱乐作品中频频出现的“大灾难”、“大怪兽”、“大爆炸”一样,是对二战终极军事武器的一种夸张化演绎。和美国的原子弹不同的是,德国纳粹的生化武器并没有大规模实施,很大程度上依旧停留在试验阶段。这给艺术创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发挥空间。而“纳粹僵尸”就是这些艺术猜想不断演化的集大成者。 “僵尸”这个形象通常给人以一种“无智”的印象。正因为“无智”,所以它们对人类的大脑情有独钟。而“纳粹僵尸”这种意向之所以如此顺理成章,正是大家对纳粹专制独裁统治政权下,被洗脑、被操控着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形象比喻。 它不断勾起人们对战争的恐慌,其本身就带有浓重的反战色彩。 “纳粹僵尸”在影视与游戏中层出不穷,元首也常常被人“鞭尸” 有《德军总部》作为前车之鉴,T组的《使命召唤》僵尸模式和我们所熟知的僵尸题材射击游戏(如《生化危机》《求生之路》)在游戏结构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生化危机》的优点在于对恐怖惊悚元素的渲染;《求生之路》更像是一部大撤退式的公路电影;而《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则更趋近于在一个十分有限的空间里的一种密室求生。 空间的局限感是《使命召唤》僵尸模式带给玩家最直观的感受。“亡者之夜”作为这个模式的第一张地图,它给出了这个模式的极简化模型——一个封闭的房间,几扇亟待维修的窗户,几把价格不一的可购买武器,堵住下一个区域的障碍物,以及不断变换位置的抽奖箱。 攻击僵尸以获得分数,使用分数购买抵挡僵尸的武器装备,维修窗户来拖延时间,解锁新的区域来扩大与僵尸的周旋空间并解锁更高级的武器装备,亦或是通过抽奖来赌一赌运气获得神秘道具。 “猴子炸弹”是一个吸引并消灭大群僵尸的重要道具,类似于雷电游戏中的“保险” 这个模式并没有给出一个既定的结局或者最终的目的地,僵尸会一波接着一波从窗户爬进来,数量越来越庞大,生命力越来越顽强。四个玩家簇拥在狭窄的空间里,背靠背披荆斩棘为彼此寻求一点点喘息的余地,宛如无尽的地狱。 不难看出,合作与防守,是这个模式的主题 一般的僵尸题材射击游戏,需要尽可能多地射杀眼前的敌人,解除危险的同时为自己清理出一条安全通道。而《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反其道而行,因为僵尸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到后期在场景中简直就是寸步难行,所以玩家需要钻研的是如何杀更少的僵尸来尽早强化自己。 别的僵尸游戏教会玩家如何“爆头”,而COD的僵尸模式教大家如何“断腿” 在《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中,敌人的出现和刷新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和现在流行的Roguelike类游戏不同,重复挑战并不会使得关卡出现更多变化,相反,这给了玩家“背板”的机会和条件。 第一波会刷多少只僵尸;如何收割僵尸收益最大;第几波会刷出特殊敌人;第几波开始僵尸会获得强化;抽奖箱会出现在哪些位置;最佳的“秦王绕柱”场所在哪里;最佳的“一夫当关”的防守点在哪里…… 这多少有点像复古街机风格的游戏玩法,却并没有因为缺少变化而使得游戏乐趣下降,因为游戏最高支持4人联机合作。多人合作模式因为可以对地图进行“背板”,所以玩家在策略选择和防守分工中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游戏的变数不是来源于关卡设计本身带来的变化,更多的是求生四人组的默契程度,这也是“僵尸模式”每张地图重复可玩性的来源。 中国独享版《使命召唤OL》里面复刻的僵尸地图对系列粉丝来讲就像自己家一样熟悉 《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展现出了T组的创新能力。市场的反馈和动视高层的决策在其成功的背后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纵使它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但归根结底是它的游戏内容成功吸引住了玩家,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僵尸模式也有故事? 如果《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仅仅是一个随游戏附赠的街机小品,让玩家在单人战役和多人酣战的闲暇之余邀上几个朋友释放一下压力,那这个模式绝不会活跃至今并且不断推出新作。 在“亡者之夜”小试牛刀大获好评之后,T组便开始酝酿起把这个模式长久做下去的野心。于是在后续推出的几张僵尸模式的新地图里,除了崭新的场景和熟悉的游玩模式之外,一些“有趣”的东西,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地图中让人在意的地方越来越多,以某种方式触发后,就会迎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巨人工厂”、“疗养院”、“沼泽”三张地图在“亡者之夜”建立起来的极简化模型下,大大拓宽了玩家的活动空间,场景设计更加具体和真实。墙壁上疯狂涂鸦的数字和英文字母,暗藏在角落里的秘密录音,散落一地的资料文件,阴森诡异的实验设施,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看似“玩笑”般的僵尸爆发事件背后,其实隐藏了某个惊天秘密。 真实感的带入和依旧压抑的有限空间,配合上整体苛刻的低容错游戏难度,让“轻松娱乐”这四个字从这个模式被彻底抹去,玩家必须打起一百分的精神来面对时刻可能到来的危险。 于是玩家也开始更加关注游戏中的奇异现象和耐人寻味的场景细节。T组暗藏在游戏地图中那些恶作剧般的“隐藏彩蛋”也被玩家们一一发掘。 就像“马里奥水下256关”一样,T组的僵尸地图隐藏彩蛋的传说开始在网络上病毒式地扩散,玩家们开始乐此不疲地重新组队进入这个模式,打算一探究竟。 很多人的想法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所以他们热衷于在程序中安插“彩蛋”来聊以自慰 游戏突然开始从无尽地狱变得充满目的性,破解彩蛋谜题的目标就像一束希望之光,让玩家在这压抑的生存环境之下又心有所向,大大增加了求生欲望。在彩蛋的背后,除了能提升玩家能力的物质奖励之外,往往还蕴藏着和剧情相关的重要信息。 这些碎片化的、晦涩的、难以发掘的剧情碎片散落在游戏地图的各个角落,等待着玩家去拼凑和联想。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白费T组苦心撰写的故事背景设定,而且让剧情的神秘感和悬疑感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这种叙事方式在《黑暗之魂》中有着相似的运用,只不过,T组的僵尸剧情的散落做得更加极端,有的剧情线索甚至要跨跃几代作品的僵尸地图才得以前后呼应,首尾相接。甚至还有很多信息隐藏在场景纸条上的密码中,用各种方式进行了加密,等待玩家去发现和破解。 DragonGJY及其团队是国内研究《使命召唤》僵尸模式彩蛋剧情的重量级大触 也正因为此,《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最终表现得非常硬核。游戏本身的生存难度就极高,加之彩蛋的解锁往往需要多人联机相互配合,一失足则全盘皆输,需要从头来过,所以大部分的玩家都被劝退了,真正解锁过游戏彩蛋的玩家也是少数。许多传说,也一直停留在传说的层面,无人揭晓。 但T组时刻关注着,并一直在努力改善游戏的游玩难度。从《黑色行动》加入完整的链式剧情彩蛋,到《黑色行动2》更加“可读”的彩蛋谜题指引,直至《黑色行动3》的剧情、机制、彩蛋一体化。僵尸模式逐步进化和发展,在硬核玩法和对玩家友好之间做到了出色的平衡。 游戏的故事剧情也从最初单一的“纳粹实验”,融入了科幻奇幻的元素,多重宇宙,时间线跳跃,战争与和平,罪恶与贪婪,宽恕与救赎,众多母题共同构建起波澜壮阔叹为观止的故事体验。游戏的四个主人公,也在这些奇妙的历险中,伴随着玩家解开剧情彩蛋,一点点深入人心,为人称道。 这一幕让人拍案叫绝 以游戏彩蛋的方式碎片化地讲述故事情节,或许并不是T组首创,但他们这样设计的目的也许正是为了缅怀“僵尸模式”诞生的那种无心之举。 “彩蛋”一词源于“复活节”庆典上的一种彩色鸡蛋,象征着“春天到来,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作为一种礼赠,T组之所以如此执着于“游戏彩蛋”,除了“趣味”之外,或许他们更想要传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创新思想。 结语 《僵尸编年史》的发行为T组的僵尸模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众多追随者不断挖掘、收集、梳理有关这段“僵尸史诗”的点点滴滴将为这个系列的玩家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虽然T组的僵尸模式声名远扬大获成功,甚至盖过了正传《黑色行动》的魅力,但若在整个单机游戏市场里进行横向对比,僵尸模式依然是小众玩家的冷欢。 克里斯·安德森所提出的“长尾理论”认为: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场。在拥有近乎无限的“货架空间”的互联网游戏市场里,小众的精品游戏已经不再受制于物理世界的传播障碍。众多独立游戏的崛起和《使命召唤》僵尸模式的成功都一次次验证了这种理论。 T组僵尸模式的这次完美谢幕,让我们体验到精彩绝伦的创想的同时,一定还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东西。
2024年05月05日
2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5
泰坦陨落2游戏彩蛋多年未被发现,你知道最早的游戏彩蛋出自哪吗
除了《赛博朋克2077》的第三次跳票以外,2020年10月28日还是FPS唯一指定神作《泰坦陨落2》的四周年纪念日。 在国外Reddit论坛上,近两天关于游戏讨论最多的无非就是《赛博朋克2077》的跳票了,而与这群愤怒的玩家相对应的,则是略显轻松祥和的关于《泰坦陨落2》的讨论,而重生工作室前动画师、现IW资深动画师的Ranon Sarono,在推特上放出了他重温《泰坦陨落2》时意外发现的小彩蛋(也可能是早就知道)。 这个彩蛋位于《泰坦陨落2》时间回溯关卡,在那一关中玩家将获得安德森上校的遗物——腕带装置,这个腕带装置由于吸收了圣柜的能量,因此具有了可以穿梭时空的能力,玩家可以使用这个装置来改变游戏场景渡过难关,其中有一个场景里,当玩家使用腕带装置回到过去,原本丢失的防护服会再次出现,并且旁边还会出现一个撬棍。防护服加撬棍,不用说也知道致敬的是哪一位游戏角色。 《泰坦陨落2》于2016年10月28日发售,由EA的爹——重生工作室操刀开发,游戏拥有令人惊艳的单人战役以及出色的多人模式,B站UP尚在天国评价其是拥有史上最佳单人战役的FPS游戏,狗头人Quin称赞其是电子游戏的“奇迹”,玩过这款游戏的玩家,很难不被游戏精妙的关卡设计所叹服。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款游戏发售于2016年,由于母公司EA对项目的不重视,因此将游戏的发售日期安排的非常诡谲——10月28日。而当时EA自家的《战地1》已经于10月21日发售,动视的《使命召唤13》也将在11月4日发售,夹在其中的《泰坦陨落2》显得格格不入,财力有限的玩家,自然会选择前后两款名气更大的游戏,也因此《泰坦陨落2》虽然玩家口碑很好,但是玩过的人却并不算多。 Ps:2016年是FPS游戏神仙打架的一年,不仅有《使命召唤13》与《战地1》,同年《毁灭战士4》、《守望先锋》,在没有玩过游戏的情况下《泰坦陨落2》绝不可能是玩家的第一选择。 正因如此,按理说触发条件如此简单、且比较显眼的彩蛋,过了这么多年才被人发现,还是被《泰坦陨落2》的开发人员自己曝光,而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所知道的关于《泰坦陨落2》的彩蛋可能只有最后那张关于《Apex英雄》的卡片,这还是因为《Apex英雄》极高的知名度。 最早的游戏彩蛋 《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基督于公元30年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第三天身体复活,而为了纪念耶稣基督,基督徒根据《圣经》以及先进以色列人逾越节的日期,推算出春分日(3月21日)之后月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圣经》中降到耶稣复活的日子,由于每年春分日期不定,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 而彩蛋则是复活节的传统风俗物品,基督徒以复活蛋比喻为“新生命的开始”,象征“耶稣复活、走出石墓”,在传统习俗里,大人会将那些染上丰富颜色的蛋藏起来,交由儿童去寻找,由于这种习俗与游戏里程序员设计特殊的隐藏要素交由玩家去寻找的行为如出一辙,因此游戏中那些隐藏的内容就被称之为彩蛋。 说到彩蛋,就不得不提及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于2018年上映的影片《头号玩家》。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彩蛋箱”,据不完全统计,游戏里关于各种游戏、电影的彩蛋就不下200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如今,各种流行文化符号都被聚集在了这部电影里,虽然即使不了解这些流行文化也不影响观感,但是如果对这些内容稍有了解的话,当认出那些彩蛋的时候,观影体验会更佳。 不仅埋藏的彩蛋多,《头号玩家》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彩蛋所展开,主角一行人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彩蛋,获得最后一把钥匙的方法也是找到《冒险》的彩蛋——被称为电子游戏历史上最早的游戏彩蛋,甚至于主角最后获得的绿洲管理权在游戏中的造型也是一枚金色的彩蛋。 虽然但是,电影中为了致敬那些流行文化,与许多公司联系索要授权,还精心设计了许多场景,不过在电影关于彩蛋最关键的部分——在影片末尾对游戏彩蛋的描述上,其实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纰漏,《冒险》并不是已知最早的游戏彩蛋。 《冒险》之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最早拥有彩蛋的游戏,还是由于其极为庞大的受众以及“传奇”的故事。 《冒险》是一款于1980年发行在雅达利游戏机上的电子游戏,当时雅达利新上任的老板是做纺织品公司出生,其对于员工的剥削十分严重,他甚至不允许雅达利在游戏卡带和包装上写开发成员的名字,只能标“雅达利”。 这引起了众多程序员的不满,许多程序员选择离职,而在这些离职的员工里,一些人选择组建游戏公司以第三方的身份来为雅达利2600开发游戏,而这个第三方游戏公司,名叫Activisio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视。 当然,本文的主题并不是动视,而是另一个对雅达利政策不满的程序员——沃伦·罗宾奈特,但是他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选择在当时他正在开发的《冒险》游戏里设计了一个隐藏房间,在这个隐藏房间里他写上了这么一段文字“Created by Warren Robinett(沃伦·罗宾奈特制作)”,在游戏完成之后,沃伦就从公司辞职了。 这个隐藏内容所有人都不知道,就连游戏手册的制作者也没有意识到,而在游戏发布以后,一位来自盐湖城的15岁的小孩发现了这个彩蛋,他向雅达利发送了一封解释信,此时雅达利高层才意识这个隐藏功能。 当时雅达利要求设计师寻找隐藏的代码并修复它,而当时的设计师表示,如果要修复,他将改成“Brad Stewart修复”。面对设计师强硬的态度以及高昂的回收成本,最终雅达利放弃了修复这个隐藏程序的计划,并公开表示,以后他们会在游戏里加入更多类似的功能,并且他们还为这个隐藏功能命名为“复活节彩蛋”,当然,之后的彩蛋也不是什么程序员名称,一般也仅限于游戏开发商名字的缩写。 由于《冒险》本身被认为是第一个动作冒险和游戏机幻想游戏,游戏销量高达100万,许多游戏也受到这款游戏的启发,其超高的知名度让其多年以来一直稳坐“第一彩蛋”的宝座,即使早在2004年,就有人发现了在《冒险》之前发售的Fairchild Channel F主机上的游戏《Video Whizball》里也有关于开发者名字的彩蛋。 然而,《Video Whizball》也不是已知的最早藏有彩蛋的游戏,在2017年,也就是《头号玩家》上映的前一年,比1980年的《冒险》以及1978年的《Video Whizball》发售时间更早的电子游戏——《Starship 1》也发现了彩蛋。 该游戏的灵感来自于当时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星际迷航》,开发者同样是来自于雅达利的程序员Ron Milner,游戏于1977年发布在街机平台,之后移植到了雅达利2600。 事实上,这个彩蛋之所以会被发现,原因也非常凑巧。 前微软高管Ed Fries在给雅达利的前员工Ron Milner做采访的时候,得知Ron Milner曾经开发过《Starship 1》这款游戏,巧合的是,Ed Fries曾经也玩过这款游戏。 得知此事的Ron Milner非常高兴,他对Ed Fires说,那是他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游戏作品,同时它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彩蛋的游戏,这么多年以来,他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此事,他在游戏里隐藏了一些代码,如果玩家做出一系列操作,游戏会说“HI RON!”,然后给玩家10条免费的命。 这让Ed Fries十分激动,如果这个游戏彩蛋被证实,那么最早的游戏彩蛋将被往前推数年。他提供了自己的《Starship 1》的ROM,并怂恿Ron Milner寻找游戏彩蛋,最终,他俩真在游戏代码中找到了这个彩蛋。 证明了“HI RON!”的存在,接下来还需要证明这个彩蛋可以触发,而Ron Milner由于时间过去太久,早已经忘记了具体的触发条件,于是两人找到了另一位前雅达利程序员Michael Albaugh,三人通过代码查找如何代码来查找如何触发的条件。 在经过一系列普通人看不懂的操作以后,三人终于找到了如何触发“HI RON!”彩蛋的方法:必须在按住两个键位的同时投币,扔下硬币后松开两个按键,然后把机器的档位换到“低速”。 这个操作非常繁琐,正常情况下根本发现不了,而为了印证这个彩蛋,Ed Fries还网购了一台原版街机,最终,在原版街机上,时隔四十年,这个隐藏的游戏彩蛋终于被发现了。 在探索彩蛋的过程里,Ed Fires等人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包括但不仅限于Ed Fires为了验证彩蛋而购买街机消费的巨款,但是这一切都抵不过他们最后发现彩蛋时的激动之情,在最后,Ed Fries在文章里表示,“尽管如此,在《Starship 1》发布之前仍然有一百多款街机视频游戏,也许其中一个的深处还有另一个甚至更老的彩蛋,正等待被发现,希望如此”。 由于雅达利“资本家”管理层的压迫,程序员无法在自己的作品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由此诞生了已知的最初的游戏彩蛋,电子游戏最初就是为了快乐而诞生的,而给游戏设计有趣的彩蛋也成为了大多数游戏开发者枯燥无趣的开发生活里少有的乐趣之一,在此以后彩蛋就成为了电子游戏的一种文化,现在的3A大作中如果不藏几个彩蛋反倒有些不合理。 其实,这种来自于西方节日习俗的“藏东西”的爱好不仅被用于电子游戏,如果我们细心的话,还可以在那些经常使用的软件程序发现有趣的小彩蛋,比如,当你使用谷歌浏览器搜索“递归”的时候。
2024年05月05日
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5-04
是僵尸模式的出现,让《使命召唤》的生命得以延续?
说到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除了经久不衰的警匪巷战和脍炙人口的世界战争,僵尸(生化)模式在其中也占据着独有的一方天地。 从《雷神之锤》的MOD(模组)开始,玩家早已不满足于拿着步枪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型士兵你来我往。更多具有魔幻色彩的异形生物渐渐地爬上屏幕,张牙舞爪地从四面八方朝玩家涌来。 学院派的射击玩法和恐怖惊悚的游戏氛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玩家在大快朵颐的“割草”乐趣和紧张刺激的求生体验中血脉喷张,酣畅淋漓。 来自《求生之路》的“割草四人组” 而作为现代射击游戏的一大标杆,《使命召唤》系列之所以能在大浪淘沙过后依旧坚挺,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它继承了这类游戏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它在游戏模式和游戏内容上的大胆探索与努力创新。而“僵尸模式”无疑是《使命召唤》系列举足轻重的一张名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是如何发展至今,它成功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精巧绝伦的设计理念吧。 无心插柳柳成荫 《使命召唤》被玩家称为“年货召唤”的原因是几乎每年都有一部系列新作面世,和育碧的《刺客信条》系列,2K的《NBA》系列,以及EA的《极品飞车》系列一样,《使命召唤》同样是动视的金字招牌和顶梁柱。 《使命召唤》系列已经拥有十四部正传作品 把一种“选择性消费”变成“习惯性消费”,正是这种“年货”战略在商业层面的理论支持。那么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生产体系来满足消费者的胃口,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型游戏娱乐公司,其手下总是多款作品同时开发,齐头并进,以保证工作效率,兑现每年都能出一部新作的战略目标和用户承诺。 单是《使命召唤》系列,就有至少三个项目工作室进行同步研发。 《使命召唤》背后的三足鼎立 《使命召唤》项目的起源,是几个参与了《荣誉勋章》项目开发的程序员因为无法忍受EA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约束,于是“叛逃”到动视,组建了Infility Ward,并运用《荣誉勋章》的开发经验创造出了这个经典IP。 《使命召唤》的问世撼动了《荣誉勋章》一家独大的业界地位,让名不见经传的动视瞬间有了做大做强的底气。而Infinity Ward(下文简称“IW组”)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动视的掌上明珠。 《荣誉勋章》的过气是在业内激烈的竞争下,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 动视将绝大多数资源注入到了《使命召唤》这个前途光明的项目上,其中,最重要的人事调整,就是把《重返德军总部》的核心人员重组为一个新的开发团队——Treyarch(下文简称“T组”)。 T组自组建以来一直为IW组“打掩护”,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辅助性开发。他们最早接手制作的就是《使命召唤:联合进攻》和《使命召唤2:红一纵队》两部外传性质的作品。 但IW组因为对二战题材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每况愈下,使得他们不得不申请一年的休整时间以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填补这个空隙,T组临危受命,扛下了《使命召唤3》的大旗。这也是T组地位变更的转折点。 T组之前并没有PC平台开发经验,所以《使命召唤3》没有PC版 尽管T组总是任劳任怨地帮IW组擦屁股,但IW组却从来不把T组这个御前卒当回事。王牌制作团队自有王者的气魄和胆识,IW组沉寂一年,先斩后奏,把《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这把生米煮成了熟饭才端到动视高层面前。 《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固然大获成功,但IW组的孤傲自负并没有在动视心里留下好的印象。而“二战”这个题材也不是IW组说丢就丢的。于是T组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使命召唤5:战争世界》。 T组巧妙地把游戏战场从老掉牙的欧洲战场搬到了南太平洋,把德国纳粹换成了充满东亚风情的日本军队,在“二战”这个老旧的题材上玩出了新意,也把战争的残暴展现得淋漓尽致。逐渐划清了他们和IW组截然不同的游戏风格界限。但真正让《使命召唤5》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它的“僵尸模式”。 一个T组员工在工作闲暇之余,通过改换模型,把游戏中的敌人变成了丧尸,把战火纷飞的战场变成了阴森恐怖的堡垒,再加上无厘头的抽奖箱,就这样一个自娱自乐的无心之举给《使命召唤》系列带来了第二春。 僵尸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那是T组僵尸模式的“防伪标志” 起初,“僵尸”这个点子并不被看好,没有人敢在无人涉足的领域把步子迈得太大。为了避免深陷泥沼,“僵尸模式”只作为《使命召唤5》完全通关后的彩蛋开放给玩家。 但让动视没想到的是,这个“玩笑”般的新模式居然大获好评。很快,T组发布了彩蛋的解锁补丁,让更多没通关的玩家也能体验到这个模式。在这之后,“打僵尸”的热潮一发不可收拾,在玩家们的强烈要求下,T组做了更多的DLC僵尸地图。并在之后的每一部T组作品中都将这个模式延续下去,不仅如此,T组还专门为“僵尸模式”撰写了庞大的故事背景和魔幻设定。 同样是四小强,笔者认为他们的故事比《求生之路》更深入人心 而另一边IW组和动视彻底决裂之后,T组的“僵尸模式”让渐显疲态的《使命召唤》系列走入了崭新的纪元。T组也从此翻身做主,成为了动视的一把手。“僵尸模式”逐渐从最初的游戏彩蛋变成了系列传统,即使是在Sledgehammer Games组的《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中也加入了僵尸模式。 而今年公布的大型DLC《僵尸编年史》算是T组僵尸模式功成名就的一块荣誉勋章。 《僵尸编年史》 纳粹僵尸与无尽地狱 “纳粹僵尸”这个题材绝不是T组首创,它和日本影视娱乐作品中频频出现的“大灾难”、“大怪兽”、“大爆炸”一样,是对二战终极军事武器的一种夸张化演绎。和美国的原子弹不同的是,德国纳粹的生化武器并没有大规模实施,很大程度上依旧停留在试验阶段。这给艺术创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发挥空间。而“纳粹僵尸”就是这些艺术猜想不断演化的集大成者。 “僵尸”这个形象通常给人以一种“无智”的印象。正因为“无智”,所以它们对人类的大脑情有独钟。而“纳粹僵尸”这种意向之所以如此顺理成章,正是大家对纳粹专制独裁统治政权下,被洗脑、被操控着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形象比喻。 它不断勾起人们对战争的恐慌,其本身就带有浓重的反战色彩。 “纳粹僵尸”在影视与游戏中层出不穷,元首也常常被人“鞭尸” 有《德军总部》作为前车之鉴,T组的《使命召唤》僵尸模式和我们所熟知的僵尸题材射击游戏(如《生化危机》《求生之路》)在游戏结构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生化危机》的优点在于对恐怖惊悚元素的渲染;《求生之路》更像是一部大撤退式的公路电影;而《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则更趋近于在一个十分有限的空间里的一种密室求生。 空间的局限感是《使命召唤》僵尸模式带给玩家最直观的感受。“亡者之夜”作为这个模式的第一张地图,它给出了这个模式的极简化模型——一个封闭的房间,几扇亟待维修的窗户,几把价格不一的可购买武器,堵住下一个区域的障碍物,以及不断变换位置的抽奖箱。 攻击僵尸以获得分数,使用分数购买抵挡僵尸的武器装备,维修窗户来拖延时间,解锁新的区域来扩大与僵尸的周旋空间并解锁更高级的武器装备,亦或是通过抽奖来赌一赌运气获得神秘道具。 “猴子炸弹”是一个吸引并消灭大群僵尸的重要道具,类似于雷电游戏中的“保险” 这个模式并没有给出一个既定的结局或者最终的目的地,僵尸会一波接着一波从窗户爬进来,数量越来越庞大,生命力越来越顽强。四个玩家簇拥在狭窄的空间里,背靠背披荆斩棘为彼此寻求一点点喘息的余地,宛如无尽的地狱。 不难看出,合作与防守,是这个模式的主题 一般的僵尸题材射击游戏,需要尽可能多地射杀眼前的敌人,解除危险的同时为自己清理出一条安全通道。而《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反其道而行,因为僵尸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到后期在场景中简直就是寸步难行,所以玩家需要钻研的是如何杀更少的僵尸来尽早强化自己。 别的僵尸游戏教会玩家如何“爆头”,而COD的僵尸模式教大家如何“断腿” 在《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中,敌人的出现和刷新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和现在流行的Roguelike类游戏不同,重复挑战并不会使得关卡出现更多变化,相反,这给了玩家“背板”的机会和条件。 第一波会刷多少只僵尸;如何收割僵尸收益最大;第几波会刷出特殊敌人;第几波开始僵尸会获得强化;抽奖箱会出现在哪些位置;最佳的“秦王绕柱”场所在哪里;最佳的“一夫当关”的防守点在哪里…… 这多少有点像复古街机风格的游戏玩法,却并没有因为缺少变化而使得游戏乐趣下降,因为游戏最高支持4人联机合作。多人合作模式因为可以对地图进行“背板”,所以玩家在策略选择和防守分工中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游戏的变数不是来源于关卡设计本身带来的变化,更多的是求生四人组的默契程度,这也是“僵尸模式”每张地图重复可玩性的来源。 中国独享版《使命召唤OL》里面复刻的僵尸地图对系列粉丝来讲就像自己家一样熟悉 《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展现出了T组的创新能力。市场的反馈和动视高层的决策在其成功的背后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纵使它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但归根结底是它的游戏内容成功吸引住了玩家,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僵尸模式也有故事? 如果《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仅仅是一个随游戏附赠的街机小品,让玩家在单人战役和多人酣战的闲暇之余邀上几个朋友释放一下压力,那这个模式绝不会活跃至今并且不断推出新作。 在“亡者之夜”小试牛刀大获好评之后,T组便开始酝酿起把这个模式长久做下去的野心。于是在后续推出的几张僵尸模式的新地图里,除了崭新的场景和熟悉的游玩模式之外,一些“有趣”的东西,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地图中让人在意的地方越来越多,以某种方式触发后,就会迎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巨人工厂”、“疗养院”、“沼泽”三张地图在“亡者之夜”建立起来的极简化模型下,大大拓宽了玩家的活动空间,场景设计更加具体和真实。墙壁上疯狂涂鸦的数字和英文字母,暗藏在角落里的秘密录音,散落一地的资料文件,阴森诡异的实验设施,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看似“玩笑”般的僵尸爆发事件背后,其实隐藏了某个惊天秘密。 真实感的带入和依旧压抑的有限空间,配合上整体苛刻的低容错游戏难度,让“轻松娱乐”这四个字从这个模式被彻底抹去,玩家必须打起一百分的精神来面对时刻可能到来的危险。 于是玩家也开始更加关注游戏中的奇异现象和耐人寻味的场景细节。T组暗藏在游戏地图中那些恶作剧般的“隐藏彩蛋”也被玩家们一一发掘。 就像“马里奥水下256关”一样,T组的僵尸地图隐藏彩蛋的传说开始在网络上病毒式地扩散,玩家们开始乐此不疲地重新组队进入这个模式,打算一探究竟。 很多人的想法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所以他们热衷于在程序中安插“彩蛋”来聊以自慰 游戏突然开始从无尽地狱变得充满目的性,破解彩蛋谜题的目标就像一束希望之光,让玩家在这压抑的生存环境之下又心有所向,大大增加了求生欲望。在彩蛋的背后,除了能提升玩家能力的物质奖励之外,往往还蕴藏着和剧情相关的重要信息。 这些碎片化的、晦涩的、难以发掘的剧情碎片散落在游戏地图的各个角落,等待着玩家去拼凑和联想。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白费T组苦心撰写的故事背景设定,而且让剧情的神秘感和悬疑感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这种叙事方式在《黑暗之魂》中有着相似的运用,只不过,T组的僵尸剧情的散落做得更加极端,有的剧情线索甚至要跨跃几代作品的僵尸地图才得以前后呼应,首尾相接。甚至还有很多信息隐藏在场景纸条上的密码中,用各种方式进行了加密,等待玩家去发现和破解。 DragonGJY及其团队是国内研究《使命召唤》僵尸模式彩蛋剧情的重量级大触 也正因为此,《使命召唤》的僵尸模式最终表现得非常硬核。游戏本身的生存难度就极高,加之彩蛋的解锁往往需要多人联机相互配合,一失足则全盘皆输,需要从头来过,所以大部分的玩家都被劝退了,真正解锁过游戏彩蛋的玩家也是少数。许多传说,也一直停留在传说的层面,无人揭晓。 但T组时刻关注着,并一直在努力改善游戏的游玩难度。从《黑色行动》加入完整的链式剧情彩蛋,到《黑色行动2》更加“可读”的彩蛋谜题指引,直至《黑色行动3》的剧情、机制、彩蛋一体化。僵尸模式逐步进化和发展,在硬核玩法和对玩家友好之间做到了出色的平衡。 游戏的故事剧情也从最初单一的“纳粹实验”,融入了科幻奇幻的元素,多重宇宙,时间线跳跃,战争与和平,罪恶与贪婪,宽恕与救赎,众多母题共同构建起波澜壮阔叹为观止的故事体验。游戏的四个主人公,也在这些奇妙的历险中,伴随着玩家解开剧情彩蛋,一点点深入人心,为人称道。 这一幕让人拍案叫绝 以游戏彩蛋的方式碎片化地讲述故事情节,或许并不是T组首创,但他们这样设计的目的也许正是为了缅怀“僵尸模式”诞生的那种无心之举。 “彩蛋”一词源于“复活节”庆典上的一种彩色鸡蛋,象征着“春天到来,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作为一种礼赠,T组之所以如此执着于“游戏彩蛋”,除了“趣味”之外,或许他们更想要传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创新思想。 结语 《僵尸编年史》的发行为T组的僵尸模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众多追随者不断挖掘、收集、梳理有关这段“僵尸史诗”的点点滴滴将为这个系列的玩家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虽然T组的僵尸模式声名远扬大获成功,甚至盖过了正传《黑色行动》的魅力,但若在整个单机游戏市场里进行横向对比,僵尸模式依然是小众玩家的冷欢。 克里斯·安德森所提出的“长尾理论”认为: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场。在拥有近乎无限的“货架空间”的互联网游戏市场里,小众的精品游戏已经不再受制于物理世界的传播障碍。众多独立游戏的崛起和《使命召唤》僵尸模式的成功都一次次验证了这种理论。 T组僵尸模式的这次完美谢幕,让我们体验到精彩绝伦的创想的同时,一定还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东西。
2024年05月04日
4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