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使命召唤12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29
篇与
使命召唤12
相关的结果
2024-04-01
3DM《使命召唤12》详细评测:又一个八分的年货
这是一个全世界枪战粉丝皆大欢喜的日子,因为大家的年货到了,无论大家是主机党、PC党、索尼教徒还是微软粉丝,无论互相之间曾经有什么深仇大恨,此刻都应该放下傲慢和偏见,好好欣赏一下一年一度的最佳年度FPS。 不好意思,自2006年《使命召唤4》开始,它就年年是最佳FPS,COD系列完全有资格说:“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战地》系列,我是说在座的FPS,都是垃圾。” 即便我们年年吐槽它是贴图召唤,纸片召唤,剧情狗血的互动电影,然而总会忍不住甘愿剁手去看一场无数贴图堆成的互动电影。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优秀的东西不会因为几个瑕疵而被世界抛弃,在真正核心价值的光芒之下,那一点点瑕疵反倒成了美人脸上的酒窝,平添几分俏皮。 而这款年货,则已经跳出了射击游戏的范畴,彻底独树一帜,既可以说是一部科幻电影,又可以说是充满了各种跑酷、扫射、搏斗、瞬间移动的大杂烩游戏,我们在它身上能看到许多《杀出重围》和《质量效应》的影子。 从《使命召唤7》开始,我们就进入了《黑色行动》的时代,这一系列由Treyarch工作室开发,T组的情怀和审美颇具独创性,他们并不拘泥于二战还是现代战争,虽然现代战争系列是最成功的一代,但《黑色行动》拥有一种史诗般叙事方式,将历史、现实、未来融为一体,让玩家在一种亦幻亦真的环境中体验战争和人性,与其说这是游戏,不如说这是一部庞大的、怀旧的、充满前瞻性和人文关怀的科幻巨著。 一、游戏配置和画面表现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是首部《黑色行动》系列的次世代作品,在画面和配置上自然也要加入次世代的行列,其实早在《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的时候,COD早已进入了次世代,从此也成为了一款显卡杀手游戏。这对大家的电脑又是一次残酷的挑战。 最低配置 系统: Windows 7 / 8 / 8.1(游戏仅支持64位) CPU : Intel Core i3-530 2.93 GHz AMD Phenom II X4 810 2.60 GHz 内存: 6 GB 显卡: Nvidia GeForce GTX 470 推荐配置: 处理器 Intel i7 4790处理器 内存 8GB内存 系统 Winin 10系统64位 显卡 Nvidia显卡:1080p需970显卡,1440p需980显卡,4K特效则需980Ti显卡 看最低配置,似乎还挺亲民,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最低配置下的,分辨率惨不忍睹,简直就是一个马赛克游戏,即便是在1080p下,特效最高了,截图看下来,还是能清清楚楚看到很多狗牙锯齿,这让人很是费解,如果这游戏想要享受画质,只能4K玩了。 使命召唤的贴图美工和细节刻画大概是全世界第一流的,从来都是静静地努力,游戏中的各种场景、人物、一幅、车辆、飞行器,都下了极大的功夫,连枪械的反光、纹理以及装备上的字样,都是事无巨细。然而如此良心的美工和后期贴图,也改不了使命召唤系列糟糕的建模水平,以及那千年不变,黄油油的屏幕色彩。 笔者使用的GTX960双显卡SLI,内存16G,发现游戏给CPU带来的压力并不大,但对于显存和内存来说,堪比灾难,笔者玩游戏的时候看了一下你内存负载,直接高达12G。 而且在1080P全高的画质下,游戏真实的画面表现,并不如几年前开足马力的《战地3、4》,这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你这是几十个G容量的次世代使命召唤啊。并且在切换场景的时候,帧数大起大落让人颇不舒服,也不是那么的流畅。 所以这个次世代《黑色行动》在画面和优化上,并不尽如人意。 二、别出心裁的战斗体验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游戏包含三个模式:战役模式,多人模式,以及僵尸模式,T组把它们的野心和创意全部融入到了这款开创性的游戏中去了。 其实在《高级战争》中,科幻味十足的外骨骼装甲就满天飞了,就像科幻电影《明日边缘》中展现的那些人类外骨骼装甲一样。但在黑色行动中,外骨骼装甲的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更为强大。而在次世代的光影特效下,那些外骨骼装甲的纹理则更加细致入微。 未来的黑科技,使得游戏的战斗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不是从前那样举着枪无脑突突突了,制作人为游戏中的角色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机能,直连神经界面(the Direct Neural Interface)。(通称DNI)。 直连神经界面基本上可以理解植入到士兵体内的带有各种传感器的电脑,这台电脑允许士兵接入数据、交流、侵入电子设备甚至能够帮助他们调节生理机能。当你行走的能力都依赖于网络的时候,密码泄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在《黑色行动3》的故事模式中,与直连神经界面有关的能力(以及任何你有的机械部件)都被称为数码核心或是数码机械。和《使命召唤:高级战争》中的EXO外骨骼装甲自定义一样,玩家在故事模式中将能够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数码核心能力来攻关。 不过看起来本作中应该不会有像《杀出重围3》里面一样的技能树设置,玩家在游戏中基本上能够使用大部分的机能,而不是固定升级的几种。玩家在游戏中的装备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和自己的队友互相配合选择互补的数码核心能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高级战争》中的外骨骼移动专注于快速的弹射式的移动,能够用来进行突袭或者闪避。而《黑色行动3》中的移动更加的顺滑,同时会尽可能的让玩家在移动过程中使用武器。 与《高级战争》中的喷射二段跳或者跳跃中空中冲刺不同,《黑色行动3》使用了推进式跳跃。推进跳跃能够让玩家登上更高的平台,或者增加跳跃距离。 与突然冲刺的短距离不同,推进跳跃有单独的能量条,所以玩家可以在跳跃后按住跳跃键来实现空中悬浮。游戏中玩家可以在能量条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各种你喜欢的推进方法,无论是空中短距离连跳还是长按跳跃进行弧形长跳都是可以的。 这个喷射系统也是360度的,玩家在空中的时候可以往各个方向推进,但是在双脚没离地的时候是不可以的,这一点和《高级战争》里有所不同。地面移动中游戏为玩家们带来了叫做“强力滑行”的能力,长按下蹲键玩家就能向面向的方向滑行。 不过一旦开始滑行后,玩家就可以自由的瞄准射击,这就使得这一动作不仅是一个有力的机动躲避动作,更是一个有效的进攻动作。 所以真正进入战斗的时候,穿上外骨骼的战士们可以像超人一样满天飞檐走壁,动用各种高科技置对手于死地。边跑边动手的流畅感,完爆之前《高级战争》笨拙可笑的空中二次起跳。射击和搏斗的手感也相当爽快,特别是坐在装甲车上一路见神杀神的时候,有点割草的意思。 三、伟大的剧情设定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悲观和绝望的未来世界,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就像《终结者》描述的人类末日一样,我们的智慧和傲慢终究摧毁了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世界。 在上一部《黑色行动2》中,T组使用了初代《黑色行动》的冷战背景,并让时间线延长到了无人机获得天空霸权的近未来,并主要讨论了在军事和侦查方面使用跨时代高科技的狂热和相应的恐惧。 这一核心冲突又一次回到了《黑色行动3》中,在这部作品中强化人类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同时人形战斗机器人也变得非常寻常。但是在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战斗力是那些经过改造后有着机械四肢和神经网络植入的人类战士。像魔鬼一般强壮,同时又能凭借脑内植入迅速得到各种资料,这些战士拥有的身体和精神能力是推动《黑色行动3》的故事进程的主要力量。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的背景故事设定为,玩家作为一支数字改造黑色行动部队的一员,在新加坡的一次调查行动中你的半数队友突然失去了联系。这是因为一次大型的军事资料泄露事件引起的,而这起事件也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各类秘密活动失败。你的任务就是找到自己的团队,并揭露事情的真相。 此番最赞的设定是,玩家可以选择一个妹子作为自己控制的角色,并且外观和一幅发饰还可以自定义,从此有了一定的RPG的味道,笔者看来,这款游戏的神髓根本就不是FPS,战斗系统和画面远不如剧情吸引人。 当序章中主角妹子,撤退不及,单人面对残暴的机甲时,用肉体和机器搏杀,结果被机器一个一个折断手脚,鲜血四溅,血肉模糊,黑暗、血腥、残酷是黑色行动系列的传统。而当妹子被救后脑后插管被改造成一个半机械人之后,我们的感官又再次被震撼了,这不是《黑客帝国》和《终结者》的故事吗,COD在吸引优秀创意方面,是不遗余力的。 四:音乐和音效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的背景音乐,不但震撼,还充满文艺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配乐都是恰到好处,配乐者不只是个游戏开发者,更是一个充满艺术情怀的文艺范。然而游戏的打击音效就不得不吐槽了,“突突突”的声音,依旧打水枪一样绵软无力,既不真实,又不劲爆。 画面配置:7分 战斗系统:8分 故事剧情:9分 音乐音效:8分 总评:8分
2024年04月01日
4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3-30
突突突量大份足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评测
不得不说,游戏系列能够以每年一部的频率,连续推出12年并且享有高度评价,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没错,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以下简称“BO3”),可如今就连被很多人视为FPS游戏图腾的COD都有些众口难调:有人喜欢“现代战争”优秀的剧本和代入感;有人喜欢“黑色行动”富有个性的偏执暴力;还有人喜欢回归二战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不管你爱着怎样的COD,作为年货的BO3如约和大家见面了。 写在前面 本文图片来自PS4实机截图 曾几何时,电玩君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COD粉”,从4代初见后的“此生难忘”以来,每作刚发售必定是一口气通关。可最近几年COD似乎更加强调多人联机的部分,以至于在战役剧情方面鲜有突破。BO3也是一样,虽然线上内容做到了史无前例的充实,但战役方面却丢失了“黑色行动”的灵魂,就像一家你吃了十年的面馆突然换了厨师,虽然还是原来的配方,但味道总感觉有些差强人意。 水准之上的画面表现 远景贴图运用大量阴暗处理吗,场景构筑以车辆/建筑/掩体的损毁建模为主 游戏上手的第一感官自然是画面(当然还有音效)。Treyarch组这次在优化上还是下了功夫,电玩君拿到的PS4画面采用了1080p/60fps的设定,但是这个60fps并不是很稳定,在一些非常激烈的战斗场景中,fps会跌至30,所以本作PS4版的帧数波动范围在30-60fps之间。由于没有跌落30的情况,所以画面流畅度还是得到了不错的保障。 注:过场部分为画面30fps,一些大规模破坏场景中,帧数也被锁定在30fps。 武器开火/爆炸的物理效果比较一般 武器建模还是没的说,很出色 贴图细节在保持了COD系列一贯的水准 BO3在战斗场面和镜头表现上依然延续了系列一贯的“电影式”作风,由于战役部分以线性叙述为主,所以在场景构筑上的做法比较讨巧,依然是远景贴图运用了大量阴暗处理,近景则以一些车辆/建筑/掩体等损毁建模为主。另外,武器/人物建模则一直是COD系列的强项,BO3中依然十分出色,但是一些爆炸或武器开火的物理效果就有些一般了。值得一提的是就连菜单画面都已经是实时渲染的效果了。 菜单变成了即时演算的画面 高科技的外皮下,无法摆脱编剧上的匮乏(涉及轻微剧透) “脑后插管”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都是潮流,但一味追求真的好吗? 其实早在COD6(现代战争2)结束的时候,动视就已经意识到玩家早晚会厌倦“现代战争”题材,所以才会有Treyarch组打造的“黑色行动”系列,当时独特的偏执黑色阴谋论调,再加上既现实又科幻的风格立刻虏获了大批粉丝,难以理解的“烧脑”剧情也让人津津乐道。COD7/9这两部游戏也让T组彻底摆脱了“只会做二战COD”的尴尬,走出了自己的路线。 只有少数的画面能让老玩家找到“黑色行动”的感觉 可是在COD9、COD11相继用过“近未来战争题材”之后(COD10也是近未来但没有那么夸张),COD12仍然坚持用相同的题材,就算将背景设置在更远的2065年,也不免会让玩家产生疲劳感,并且在BO3中的战役部分除了被称作“黑色行动小队”之外,剧情走向实在跟以往的黑色行动风格差距太大,一些前作中重要人物和事件几乎没被提及(对话中一带而过),转而直接把各种“高科技”装备和专有名词一股脑抛给玩家,接着就是喜闻乐见的突突突。 刑讯逼供,几乎是黑色行动里必定会出现的了 另外,BO3战役部分的节奏把控似乎也有些问题,尤其是前几关D.N.I.(脑部神经界面)部分,每当电玩君肾上腺素提升准备开怼的时候,一个暂停讲解瞬间让我兴致减半。其实我也理解这是制作组意在铺垫小队之间的战友情谊,以及“泰勒”之于主角的导师身份,可拖沓的手法和大场面零散实在是硬伤所在。虽然剧情长度很足,“生物强化+机械改造士兵”的噱头也挺足,但节奏不够紧凑,代入感自然也就差之千里了。 玩家所控制的角色真的就叫“玩家”,这其中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就要靠大家自己理解了 而在音效方面,BO3的表现基本维持在了COD系列的平均水平,战斗桥段依然是系列中惯用的手法:掩护撤离、各种爆炸、火车大战......不同的只是披上了“近未来”的外衣。 电玩君点评:BO3战役的剧情虽然尝试在“近未来”题材上做出突破,想要上升到人类精神思想的高度,却始终找不回“黑色行动”的味道。 玩法扩充——跑酷+花式丧尸围城 虽然剧情的深度上有失“黑色行动”本色,但T组这次在内容玩法上却加入了诸多创新。 战役全部关卡完成后即可解锁“梦魇”模式,大批的丧尸在等着你! 首先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丧尸”,而且是战役部分的丧尸!这个模式被称为”梦魇“,在玩家主线所有任务全部通关之后便可以解锁,算是个彩蛋。 其中战役中的敌人也都变成了大波的丧尸,并且可以支持难度选择,既是对剧情资源的二次利用,又是顺应了时下”丧尸热“的潮流,大大提升玩家的爽快感。 “跑酷”模式分为4张地图 Alpha有点像是《镜之边缘》的风格 还有“跑酷模式”的加入让人眼前一亮,也是玩家休闲娱乐或者磨练技术的场所。该模式下的地图有:Alpha、Sidewinder、Infected、Blackout,每一张地图都有独特的风格,其中Alpha颇具《镜之边缘》的极简风格,玩家需要利用全新的“墙面奔跑”移动方式通过各种障碍以及路径解谜,再加上跑酷过程中掺杂了射击等要求。如果想挑战更短的时间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战役模式还可以支持1-4人的合作,赶快叫上基友吧 其次,便是最多4人合作战役的加入,D.N.I.小队作战系统几乎就是为该模式量身打造的,可以让基友联机更加有乐趣。而本作的战役场景也刻意做的更加开阔,甚至设置了多条完成任务的路线,比如小队中的两名玩家可以选择正面火力压制,其他两人则可以通过其他路线侧面包抄。这和最近的《光环5》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和前者的“硬科幻”相比,BO3的“近未来”就显得有些小儿科了。 战役部分全新加入的“安全屋”,在这里可以进行各种深度自定义 技能系统,有点天赋树的意思 武器自定义,有没有“网游”即视感?看来一部CODOL还是让动视学到了不少 功勋、挑战、收集战利品、勋章等等要素,增加了反复游玩的动力 甚至可以选择性别 另一创新便是加入“安全屋”的设定,战役中对于角色的自定义和解锁内容全部依托于此。甚至可以选择性别,外貌等等……在一套完整等级系统下,玩家可以逐步解锁武器以及各类附件;另外在D.N.I.方面则对应了一套技能系统——“控制、近战、混乱”,可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敌人,比如控制系是对抗机械兵种的好帮手,混乱系则可以大范围瘫痪人类单位。 这个小彩蛋,电玩君就卖个关子,大家去游戏里一探究竟吧 顺便一提,在“安全屋”的电脑中有一个小游戏,感觉有点恶搞,却还有点深度,应该也算另外一个彩蛋吧,有兴趣的玩家可以自行尝试一下,依然跟“丧尸”有关哦。 电玩君点评:其实T组这次在BO3战役的玩法和耐玩度上做出了变革,但剧情有失“黑色行动”本色却始终有些别扭。我在直播的时候感觉到:现在就连COD正代的战役都要加入一些“网游元素”来吸引玩家了,这究竟是传统fps游戏的进步还是衰落呢? 一如既往出色的僵尸生存模式以及联机对战 僵尸模式的主角,个个都是“好莱坞明星脸” 先说人气很高的“僵尸模式”吧,算是T组COD系列的招牌了。“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大概是最贴切的形容。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为背景设置地图,并且选用数位“好莱坞明星”作为主角,保持核心玩法不变的前提下,让这个经典得以延续。 无论是内容还是深度,都值得玩家叫上基友体验一番 该模式下还是支持最多4人联网合作,最终目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生存,其中“破门”、购买武器、特殊技能(糖果)、陷阱等机制的应用变得更加讲究,而地图的面积也更加开阔,自然难度也不低。虽然高手仍然能够单人冲击很高的波数,但电玩君只能说多人配合才是这个模式的王道,并且一定要拉几个“基友”才会更加有乐趣。 COD12多人模式 接下来就是“多人模式”了。对于FPS游戏,坊间似乎一直流传着“单人剧情看使命,多人联机找战地”的说法,可现在的COD似乎更着重在多人联机上抢占玩家市场,我们暂且抛开销售策略不谈,来看看BO3的联机素质如何。 Outrider这名弓手是天生的侦查兵 以往的COD联机中,大家玩到最后往往就是用屈指可数的几把强力武器,变化不多。但在BO3中,T组更加希望玩家进行“深度个性定制”,完全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战斗风格,这也就引入了9位“专家角色”,每个人都“术业有专攻”并且拥有独占武器和技能,玩家可以通过升级来逐步解锁全部角色。比如叫做“Outrider”Castillo的美女弓手,就是出色的侦查兵,她其中一个“视觉脉冲”技能可以发射雷达来标记周围的敌人,为队友提供优势。 机器人Reaper的转轮机枪和分身刚正面的能力很强 而另外一个强力角色——战斗机器人“Reaper”略显变态(在早先的开放测试中这个角色几乎是无敌的),虽然正式版中进行了平衡性调整,但是该角色在一些老玩家手中还是如同BUG般的存在,右手加特林的强大火力加上分身的合理运用,绝对堪称“菜鸟收割机”。 专家角色将会朝“深度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 当然战役模式中新的移动方式也都在多人联机中得以保留,墙壁奔跑、滑铲、甚至是推进器背包都将完全改变玩家在对战中的行动习惯以及战术选择。技能则分为“蓝色、绿色、红色”三大类,分别包括了如“快手”、“拾荒者”、“幽灵”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技能。 地图数量方面则确定为12张,分别对应了:各人各伙、统治战场、搜寻破坏、确认击杀、夺旗、抢点、爆破、小队死斗等丰富玩法。而COD系列开创的传统要素也都得以保留,比如举枪瞄准、连杀奖励等等都是熟悉的味道。 总结/购买建议 《使命小召唤12:黑色行动3》作为Treyarch组历时两年的系列正代作品,确实做到了内容和玩法上的“大而全”,给一种“加量不加价”的感觉,尤其是在线上内容更是达到了历史之最(包括战役联机、僵尸、多人对战、跑酷挑战等)。 似乎让人觉得现在玩COD没有两个基友一起,真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但话又说回来,曾经“现代战争”三部曲靠剧情把整个系列推上了巅峰;“黑色行动”前两部也靠剧情成功的走出了另一种风格,对比之下,BO3的战役部分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不过,既然已成定局,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期待明年的年货了吧。 最后关于入手的问题,如果你有几个固定基友可以联机的话,电玩君强烈建议入手本作,因为无论是僵尸还是多人对战真的都非常有意思,周围买来游戏直接无视战役的人也不在少数。而另外对于那些痴迷于COD的“好莱坞式”剧情的玩家,这次恐怕就要略有失望了,不过好在这次战役部分反复挑战解锁的内容较多,值得一试。
2024年03月30日
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3-29
剧情靠“脑补”《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多人模式游戏体验
《使命召唤》系列游戏自2003年第一部推出以来,已经有了一共15部正统作品。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的游戏版权意识的增强,也有不少系列老玩家开始了“补票”的行动。 《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的前14部都是以单机剧情为主要卖点,其中的第七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更是许多人心目中FPS游戏界的“剧情神作”,前段时间,《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的官方上线了简体中文官网,虽然因为腾讯购买了使命召唤系列大陆版权的原因我们暂时无法从大陆直接玩到这部新作,但是对于想要尝试一下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的玩家而言,通过加速器到亚洲服务器进行游戏也是可行的,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做个体验,“排排雷”。 (图片截取自《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中文官网) 多人模式剧情靠玩家“脑补”完成 根据官方的描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中的剧情时间线介于《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即《使命召唤9》)和《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即《使命召唤12》)这两部之间,具体时间在2043年之后。为了弥补单人游戏剧情的缺失,游戏还特意为每一个用于“多人对战”模式的“专家”(即游戏中可以使用的角色)都安排了技能详解和身份背景的短片。网传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角色的身份背景短片来推测这一部的《使命召唤》到底讲了个怎样的故事,但是恕我愚钝,在将每一个可用“专家”的基础挑战都完成后,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因除了开篇的一段剧情CG以外,其他的多数短片中的内容都颇为奇怪,信息零碎。一些“专家”的身份背景故事也与游戏的整体关联不大,但确实是有几个很重要的角色,分别是某财团的首脑:莎瓦娜·梅森及战死的洁西卡·梅森(莎瓦娜·梅森之妹)。另外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在游戏中的“专家总部”中有一个“故事”,在“故事”的最后一栏“其他”中,我找到了这样一个似乎没有看到过的短片(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过了,还是没有达成这个短片播放的条件),短片名叫“众志成城”,片中只有一个旁白的声音,片中将所有的多人游戏中可以使用的“专家”角色都过了一遍,而这个讲旁白的人名字就很耐人寻味了:亚历克斯·梅森。 此人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即《使命召唤7》)游戏中的主角,也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即《使命召唤9》)游戏中主角:大卫·梅森的父亲。据记载此人生于1933年,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中的末尾结局中(不杀亚历克斯·梅森的情况下)。而他距离当前这一作的时间(2043年)已经过去了110年,再加上此前一再出现同姓的“莎瓦娜/洁西卡·梅森”,此人的出现可谓是耐人寻味了。 从年龄上推测,《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中大卫·梅森出生于1979年,最后一次出现在游戏中的时间为2025年,再加之《黑色行动1》和《黑色行动2》这样一个父子主角的关系。因此,我们大胆推测《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中的“莎瓦娜/洁西卡·梅森”极有可能是2代主角大卫·梅森的女儿,如果短片中作为旁白出现的亚历克斯·梅森还没有死去,那么整个这一作的剧情可能更偏向于“给洁西卡·梅森复仇”。但是非常可惜,这些多人模式的剧情完全就是由我们这些玩家凭空“脑补”出来的,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亚历克斯·梅森也仅仅只是在这段短片中才出现了,但也不排除官方是卖情怀的可能性。 平台简介 故事既然没有太多的可研究性,那还是好好的琢磨游戏怎么玩吧。开始游戏之前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游戏平台。 这次我们采用的是小米 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这款笔记本CPU采用了i7-7700HQ,虽然并不是目前最新的i7-8750H,但是四核八线程2.8GHz的主频加上3.8GHz的睿频也足以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游戏的配置要求了。内存采用了两根8G DDR4的内存组成双通道,完美应对CPU的需求。 独立显卡方面依旧是万能甜品级显卡NVIDIA GTX 1060 6GB满血版,基于NVIDIA Pascal架构设计,16nm工艺,1280个CUDA核心,核心频率1405MHz,显存位宽192Bit,显存颗粒采用三星的GDDR5颗粒,具备一定的超频潜质。这样一款显卡在如今N卡20系全面到来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在市场上占据很大的比重,与其强劲的性能和甜品级的定价是密不可分的。在不做其他操作的前提下,这张显卡已经足够应对市面上所有主流游戏的需求了。 我们对于多人模式的“据点战”进行了简单的帧数测试: 可以看出再多人模式中,虽然具备大量的爆炸和画面抖动场景,但是这款小米游戏本也能够完美的在1080P分辨率全高画质下以80 FPS左右进行游戏,这对于一款主视角射击游戏来说是很重要的,代表了画面没有延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对手并进行反应。 多人模式游戏体验 初进游戏,在一段简单的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的CG过后,就可以开始操作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界面,中间的三列代表的是目前游戏的三个主要玩法:多人对抗,黑色战域(大逃杀模式)和自《使命召唤》7代以来就备受玩家喜爱的“丧尸”模式。 左侧的“专家总部”可以查看目前所有的游戏角色“专家”(多人游戏角色),以及他们的技能介绍、身份背景CG和其他的一些介绍性的短片(如:多人游戏玩法介绍CG等)。左侧的“剧院”中有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你最近的几场游戏的录像,供你回味和体会。右侧的“黑市”“商店”均是商店界面,采用的是用现实货币兑换虚拟货币的办法进行消费,所能购买的内容均是服饰、涂装等装饰品。同时你也可以在游戏的右上角点击自己的ID(上图中未截取),进入个人中心更换标签栏和头像等。 在多人游戏方面,游戏回归系列最初的“陆地”模式,除了滑步外,没有了之前未来战争的墙面跑、火箭推进器装置等等元素。但是作为一个发生在2043年的故事,多人游戏模式中的“专家”们的一些科技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同时这一作取消了历代以来的“呼吸回血大法”(自动回复生命值),而是改成了给予每个“专家”一个固定的“回生命值”技能(游戏中默认按键为X)。游戏的玩法方面基本可以参考暴雪的《守望先锋》(Over Watch),与《守望先锋》不同的点也有很多,比如COD15中的所有“专家”拥有的生命值量的完全一样的150点、同时也有与CS一样的炸弹模式等等。 多人游戏中的“专家”均有着各自不同的技能,包含了:一个特殊技能(游戏中默认按键为E),一个高级技能(大招,游戏中默认按键为Q),同时官方别出心裁的为每一个“专家”角色在一开始的训练模式中配备了不同的“召唤技”:包括“召唤”侦察机、空对地导弹、自走式火炮等等。“召唤技”为积分奖励,积分通过杀敌或者助攻救援等等方式获得。而需要解锁这些积分奖励则需要多玩“多人模式”的游戏,获取经验值达到更高的账号等级才能解锁。 (15种积分奖励技能) 多人游戏模式主要包含上面几种形式: l 控制:两队分攻守,一张地图上两个区域需要全部完全[占领]19即算攻方获胜,反之守方获胜。每回合后攻守交换,直到先获取到足够的胜利回合。 l 掠夺:类似夺旗,两队分攻守,将“现金”抢回己方区域或消灭对手算获胜,“现金”可在下一回合升级武器装备。 l 自由混战:个人战,无团队,规定时间内击杀数最高的获胜。 l 击杀确认:杀敌收获对方“兵牌”或回收己方被击杀的队友的“兵牌”得分,规定时间得分高的队伍胜或优先达到规定分数的队五胜。 l 搜索与摧毁:CS炸弹模式,两队分攻守,A/B两点,装/拆炸弹或消灭对手获胜。 l 占领战:类似《全境封锁》的“最后一战”模式,两队占领三个区域,占领区域后开始积分,区域占领越多,积分越多越快,规定时间得分高的队伍胜或优先达到规定分数的队五胜。 l 据点战:地图随机生成一个持续1分钟的区域,一队在完全占领区域后就开始积分,规定时间得分高的队伍胜。 l 团队死斗:两队组队对抗,无限复活。优先达到规定杀伤数的队伍胜或规定时间内杀伤多的队伍胜。 硬派系列:游戏获胜模式与上面的一样,但是没有信息提示,有友军伤害,杀伤多次友军会被踢出。 每一个“专家”都有独特的玩法和套路,给多人联机游戏提供了很大的可玩性和低重复性。但此玩法缺点却也明显,由于技能+召唤的种类实在很多,想要一一熟记非得玩很长的时间才能,而且与《守望先锋》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COD15的所有“专家”都是人形的!除了几个极富特色的角色之外,在遭遇的时候很难辨别其特征,导致了遭遇战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对面有什么人,有哪些技能。 多人游戏中所谓的“硬派”就是类似于《战地》系列游戏的“战场模式”(又叫“真实模式”),即没有抬头显示器、没有技能图标和冷却时间计时、没有小地图等等的游戏模式,一切都是战场上的拟真情形(如上图),很多新手(比如我)刚进入游戏就是一脸懵,会以为自己遇到了BUG,而且会被人杀的莫名其妙,因为新手根本不了解各个“专家”的技能用法和效果,最后极易出现新手被“劝退”的尴尬局面。 目前游戏内有27种不同种类的枪械,但是一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枪械都没有办法使用,就算更高的账号等级可以解锁,但是解锁后玩家会发现枪上一个配件都没有,因为游戏还给每把枪都配了一个枪械等级,通过游戏内用该武器杀敌才能提升枪械等级从而解锁这把枪的配件。游戏还有一个“尴尬”的设定,就是游戏将主要武器的配件、次要武器及配件、装备、特长技能(被动)、王牌(加成模组)这几项进行了数量限制,全部这几项加起来不能超过10件,导致了很多玩家辛苦解锁了半天的配件到头来发现根本装不上,这就需要玩家去做一个取舍了。 总结 今天我们为大家体验了《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的多人游戏模式,总体而言,多人对抗的游戏模式采用了更大的新地图,“专家”角色技能的平衡做的很不错,但是复杂的游戏多样机制和尴尬的枪械模式往往让人难以抉择,同时枪械的手感不好,除了射速和装填有明显区别之外,枪械的后座力、散射几乎都没有,枪械同质化严重。 再加之亚洲服务器的玩家人数太少,往往匹配进行游戏的时间非常的长,而且反反复复全都是一些40多级50级的高等级玩家,萌新的游戏体验极差。而且敌方的炸弹等重型武器没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往往刚看到就已经没有躲闪的机会了。
2024年03月29日
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3-28
E3 2015:女人也能撑起一片天!《使命召唤12》新图
动视在昨天的E3大展上公布了“年货”《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并放出了海量情报与最新截图,其中女性战士的加入与弓箭武器的出现十分亮眼,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可以让4位玩家控制游戏中4名不同的角色进行剧情游戏,这几名角色拥有各自不同的技能和属性,通过巧妙配合可以让玩家在游玩时充分享受合作的快感。 角色介绍: 代号: 毁灭(ruin) 真实姓名: Donnie Walsh 武器: 重力尖刺(Gravity Spikes) – 在附近区域制造出一股强烈的毁灭性冲击波。 能力: 超载(Overdrive) – 在短时间内行动力获得大幅提高 代号: 炽天使(Seraph) 真实姓名: Zhen Zhen 武器: 歼灭者(Annihilator) – 一把高穿透力的左轮手枪 能力: 战斗专注(Combat Focus) – Scorestreak自定义模式中短时间内分数翻倍 代号: 先驱者(Outrider) 真实姓名: Alessandra Castillo 武器: 麻雀(Sparrow) – 包含射程调节与爆炸箭头的复合弓 能力: 脉冲扫描(Vision Pulse) – 扫描周边环境并在一段时间内标出敌人位置 代号: 收割者(Reaper) 真实姓名: Experimental War Robot (EWR) 武器: 镰刀(Scythe) – 机械臂上带有的一把强力转轮机枪 能力: 狂暴错乱(Psychosis) – 渗透敌军DNI系统并模拟出三位收割者来扰乱敌军 代号: 先知(Prophet) 真实姓名: David Wilkes 武器: 暴风雨(Tempest) – 一把以电流为弹药的能量武器,电流击中敌人后会对附近敌人产生连锁反应 能力: 失灵(Glitch) – 破解战场装置,闪回到先前位置 代号: 游牧民(Nomad) 真实姓名: Tavo Rojas 武器: H.I.V.E. – 部署豆荚仓并放出大量致命的无人机 能力: 重生(Rejack) – 复活附近阵亡的队员 据悉,本作也包含了深度定制化的武器自定模式,Weapon Paint Shop功能允许玩家自定义武器外观与个性签名等等。关于游戏地图,官方目前也公布了四张全新地图,分别为“Combine”,“Hunted”,“Stronghold”与“Evac”,地图涵盖了沙漠,洪水泛滥的城镇,高科技城堡,瀑布等等场景。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预计今年11月6日登陆PC/PS4/Xbox One平台,敬请期待!
2024年03月28日
3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3-2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十二项修改器1.0-v20160728 绿色免费版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游戏的最新最会修改器,是由三在妈打造,有十二项修改功能,可以改无限生命、无限子弹、技能无需冷却,速度非常快,东坡这里附上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十二项修改器下载地址!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十二项修改器功能介绍 数字键 1 - 无限生命 数字键 2 - 无限子弹 数字键 3 - 无需装弹&无限手雷 数字键 4 - 技能无需冷却 数字键 5 - 技能无限持续 数字键 6 - 超级精准度 数字键 7 - 无后坐力 数字键 8 - 快速射击 数字键 9 - 快速升级 F1/F2/F3/F4 - 2/4/8/16倍经验 PageUp - 超级速度 PageDown - 子弹时间 HOME - 取消全部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十二项修改器使用注意 1. 即使开着无限生命,如果一次性受到大于生命值上限的伤害(比如爆炸伤害)还是会死的。 更新内容 修复 1:修复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分配内存的问题。 更新 2: 1. 增加“超级精准度”、“无后坐力”、“快速射击”、“快速升级”、“n倍经验”等功能。 2. “无限生命”现在不管受到多大伤害也不会死亡。 更新 1: 1. 新增“技能无需冷却”、“技能无限持续”等功能。 2. 修复“无限子弹”、“无需装弹”、“无限手雷”对大部分武器不起作用的问题。 3. “无需装弹”和“无限手雷”整合成同一个功能。
2024年03月24日
3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