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2
篇与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相关的结果
2024-04-30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中的这些彩蛋你注意到了吗?第一期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是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的第12部作品,由Treyarch开发,动视暴雪发行。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旨在为玩家提供全新的不同以往的太空作战体验,似乎玩家对于太空科幻题材的使命召唤游戏并不买账,发售前便得到许多玩家的差评,口碑遭遇滑铁卢。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少玩家对这种科幻题材的使命召唤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虽然该作口碑不佳,但是有些细节还是比较用心的,游戏中依然隐藏了不少有趣的彩蛋。 彩蛋1(高能提醒,请慢慢下拉图片) 当你完成僵尸模式的邪恶之影(Shadows of Evil)的所有仪式后,用手中的狙击瞄准镜放大船体靠近甲板的位置,你就会发现...... 掏出狙击步枪瞄准远处船体的甲板位置 一张丧尸的恐怖图片出现(什么?不清楚?) 丧尸高清特写(是不是吓到了呢?) 在游戏中你也会看到系列游戏前几作的一些让你感到熟悉的内容。 彩蛋2 在该作的任务:复仇(Vengeance)关卡中,你会听到熟悉的音乐,当然这首熟悉的音乐来自《使命召唤:黑色行动》的死亡行动街机模式,这么一说你是不是有印象了呢? 进入这个房间 房间内的音响正在播放这首歌曲 彩蛋3 在任务:震源(Hypocenter)中,来到图中的位置,你会发现一个相框,用瞄准镜放大观察,你会发现这张照片很熟悉,没错,它就是...... 注意到前面的相框了吗 没错,它就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的宣传海报 照片放大与海报对比 彩蛋4 在地图:边缘(Fringe)中,你会找到游戏开发者为前几作游戏设计的宣传海报。 靠近前面的窗口 可以依稀看到室内墙壁挂有海报 放大后,海报可以依稀看出是哪一款游戏 中间是《使命召唤5:世界大战》的海报 左侧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1》的海报 右侧是《使命召唤3》的海报 彩蛋5 在任务:挑衅(Provocation)中,可以在车库内发现与一堆机器人零件放在一起的匪帮首饰(英文Bling,通俗点说就是嘻哈歌手戴的大金链子),这个彩蛋与电影《超能查派》(不知道这部电影?度娘走起)有关。 进入车库 可以看到机器人的部件 眼前的就是匪帮首饰Bling了 首饰与机器人部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超能查派》 以上便是本期盘点的5个彩蛋,不知道你在游戏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呢?感兴趣的玩家朋友,不妨亲自到游戏中一探究竟,下一期继续为大家带来游戏中的其他彩蛋内容。
2024年04月30日
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3-29
剧情靠“脑补”《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多人模式游戏体验
《使命召唤》系列游戏自2003年第一部推出以来,已经有了一共15部正统作品。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的游戏版权意识的增强,也有不少系列老玩家开始了“补票”的行动。 《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的前14部都是以单机剧情为主要卖点,其中的第七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更是许多人心目中FPS游戏界的“剧情神作”,前段时间,《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的官方上线了简体中文官网,虽然因为腾讯购买了使命召唤系列大陆版权的原因我们暂时无法从大陆直接玩到这部新作,但是对于想要尝试一下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的玩家而言,通过加速器到亚洲服务器进行游戏也是可行的,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做个体验,“排排雷”。 (图片截取自《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中文官网) 多人模式剧情靠玩家“脑补”完成 根据官方的描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中的剧情时间线介于《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即《使命召唤9》)和《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即《使命召唤12》)这两部之间,具体时间在2043年之后。为了弥补单人游戏剧情的缺失,游戏还特意为每一个用于“多人对战”模式的“专家”(即游戏中可以使用的角色)都安排了技能详解和身份背景的短片。网传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角色的身份背景短片来推测这一部的《使命召唤》到底讲了个怎样的故事,但是恕我愚钝,在将每一个可用“专家”的基础挑战都完成后,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因除了开篇的一段剧情CG以外,其他的多数短片中的内容都颇为奇怪,信息零碎。一些“专家”的身份背景故事也与游戏的整体关联不大,但确实是有几个很重要的角色,分别是某财团的首脑:莎瓦娜·梅森及战死的洁西卡·梅森(莎瓦娜·梅森之妹)。另外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在游戏中的“专家总部”中有一个“故事”,在“故事”的最后一栏“其他”中,我找到了这样一个似乎没有看到过的短片(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过了,还是没有达成这个短片播放的条件),短片名叫“众志成城”,片中只有一个旁白的声音,片中将所有的多人游戏中可以使用的“专家”角色都过了一遍,而这个讲旁白的人名字就很耐人寻味了:亚历克斯·梅森。 此人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即《使命召唤7》)游戏中的主角,也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即《使命召唤9》)游戏中主角:大卫·梅森的父亲。据记载此人生于1933年,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中的末尾结局中(不杀亚历克斯·梅森的情况下)。而他距离当前这一作的时间(2043年)已经过去了110年,再加上此前一再出现同姓的“莎瓦娜/洁西卡·梅森”,此人的出现可谓是耐人寻味了。 从年龄上推测,《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中大卫·梅森出生于1979年,最后一次出现在游戏中的时间为2025年,再加之《黑色行动1》和《黑色行动2》这样一个父子主角的关系。因此,我们大胆推测《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中的“莎瓦娜/洁西卡·梅森”极有可能是2代主角大卫·梅森的女儿,如果短片中作为旁白出现的亚历克斯·梅森还没有死去,那么整个这一作的剧情可能更偏向于“给洁西卡·梅森复仇”。但是非常可惜,这些多人模式的剧情完全就是由我们这些玩家凭空“脑补”出来的,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亚历克斯·梅森也仅仅只是在这段短片中才出现了,但也不排除官方是卖情怀的可能性。 平台简介 故事既然没有太多的可研究性,那还是好好的琢磨游戏怎么玩吧。开始游戏之前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游戏平台。 这次我们采用的是小米 15.6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这款笔记本CPU采用了i7-7700HQ,虽然并不是目前最新的i7-8750H,但是四核八线程2.8GHz的主频加上3.8GHz的睿频也足以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游戏的配置要求了。内存采用了两根8G DDR4的内存组成双通道,完美应对CPU的需求。 独立显卡方面依旧是万能甜品级显卡NVIDIA GTX 1060 6GB满血版,基于NVIDIA Pascal架构设计,16nm工艺,1280个CUDA核心,核心频率1405MHz,显存位宽192Bit,显存颗粒采用三星的GDDR5颗粒,具备一定的超频潜质。这样一款显卡在如今N卡20系全面到来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在市场上占据很大的比重,与其强劲的性能和甜品级的定价是密不可分的。在不做其他操作的前提下,这张显卡已经足够应对市面上所有主流游戏的需求了。 我们对于多人模式的“据点战”进行了简单的帧数测试: 可以看出再多人模式中,虽然具备大量的爆炸和画面抖动场景,但是这款小米游戏本也能够完美的在1080P分辨率全高画质下以80 FPS左右进行游戏,这对于一款主视角射击游戏来说是很重要的,代表了画面没有延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对手并进行反应。 多人模式游戏体验 初进游戏,在一段简单的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的CG过后,就可以开始操作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界面,中间的三列代表的是目前游戏的三个主要玩法:多人对抗,黑色战域(大逃杀模式)和自《使命召唤》7代以来就备受玩家喜爱的“丧尸”模式。 左侧的“专家总部”可以查看目前所有的游戏角色“专家”(多人游戏角色),以及他们的技能介绍、身份背景CG和其他的一些介绍性的短片(如:多人游戏玩法介绍CG等)。左侧的“剧院”中有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你最近的几场游戏的录像,供你回味和体会。右侧的“黑市”“商店”均是商店界面,采用的是用现实货币兑换虚拟货币的办法进行消费,所能购买的内容均是服饰、涂装等装饰品。同时你也可以在游戏的右上角点击自己的ID(上图中未截取),进入个人中心更换标签栏和头像等。 在多人游戏方面,游戏回归系列最初的“陆地”模式,除了滑步外,没有了之前未来战争的墙面跑、火箭推进器装置等等元素。但是作为一个发生在2043年的故事,多人游戏模式中的“专家”们的一些科技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同时这一作取消了历代以来的“呼吸回血大法”(自动回复生命值),而是改成了给予每个“专家”一个固定的“回生命值”技能(游戏中默认按键为X)。游戏的玩法方面基本可以参考暴雪的《守望先锋》(Over Watch),与《守望先锋》不同的点也有很多,比如COD15中的所有“专家”拥有的生命值量的完全一样的150点、同时也有与CS一样的炸弹模式等等。 多人游戏中的“专家”均有着各自不同的技能,包含了:一个特殊技能(游戏中默认按键为E),一个高级技能(大招,游戏中默认按键为Q),同时官方别出心裁的为每一个“专家”角色在一开始的训练模式中配备了不同的“召唤技”:包括“召唤”侦察机、空对地导弹、自走式火炮等等。“召唤技”为积分奖励,积分通过杀敌或者助攻救援等等方式获得。而需要解锁这些积分奖励则需要多玩“多人模式”的游戏,获取经验值达到更高的账号等级才能解锁。 (15种积分奖励技能) 多人游戏模式主要包含上面几种形式: l 控制:两队分攻守,一张地图上两个区域需要全部完全[占领]19即算攻方获胜,反之守方获胜。每回合后攻守交换,直到先获取到足够的胜利回合。 l 掠夺:类似夺旗,两队分攻守,将“现金”抢回己方区域或消灭对手算获胜,“现金”可在下一回合升级武器装备。 l 自由混战:个人战,无团队,规定时间内击杀数最高的获胜。 l 击杀确认:杀敌收获对方“兵牌”或回收己方被击杀的队友的“兵牌”得分,规定时间得分高的队伍胜或优先达到规定分数的队五胜。 l 搜索与摧毁:CS炸弹模式,两队分攻守,A/B两点,装/拆炸弹或消灭对手获胜。 l 占领战:类似《全境封锁》的“最后一战”模式,两队占领三个区域,占领区域后开始积分,区域占领越多,积分越多越快,规定时间得分高的队伍胜或优先达到规定分数的队五胜。 l 据点战:地图随机生成一个持续1分钟的区域,一队在完全占领区域后就开始积分,规定时间得分高的队伍胜。 l 团队死斗:两队组队对抗,无限复活。优先达到规定杀伤数的队伍胜或规定时间内杀伤多的队伍胜。 硬派系列:游戏获胜模式与上面的一样,但是没有信息提示,有友军伤害,杀伤多次友军会被踢出。 每一个“专家”都有独特的玩法和套路,给多人联机游戏提供了很大的可玩性和低重复性。但此玩法缺点却也明显,由于技能+召唤的种类实在很多,想要一一熟记非得玩很长的时间才能,而且与《守望先锋》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COD15的所有“专家”都是人形的!除了几个极富特色的角色之外,在遭遇的时候很难辨别其特征,导致了遭遇战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对面有什么人,有哪些技能。 多人游戏中所谓的“硬派”就是类似于《战地》系列游戏的“战场模式”(又叫“真实模式”),即没有抬头显示器、没有技能图标和冷却时间计时、没有小地图等等的游戏模式,一切都是战场上的拟真情形(如上图),很多新手(比如我)刚进入游戏就是一脸懵,会以为自己遇到了BUG,而且会被人杀的莫名其妙,因为新手根本不了解各个“专家”的技能用法和效果,最后极易出现新手被“劝退”的尴尬局面。 目前游戏内有27种不同种类的枪械,但是一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枪械都没有办法使用,就算更高的账号等级可以解锁,但是解锁后玩家会发现枪上一个配件都没有,因为游戏还给每把枪都配了一个枪械等级,通过游戏内用该武器杀敌才能提升枪械等级从而解锁这把枪的配件。游戏还有一个“尴尬”的设定,就是游戏将主要武器的配件、次要武器及配件、装备、特长技能(被动)、王牌(加成模组)这几项进行了数量限制,全部这几项加起来不能超过10件,导致了很多玩家辛苦解锁了半天的配件到头来发现根本装不上,这就需要玩家去做一个取舍了。 总结 今天我们为大家体验了《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的多人游戏模式,总体而言,多人对抗的游戏模式采用了更大的新地图,“专家”角色技能的平衡做的很不错,但是复杂的游戏多样机制和尴尬的枪械模式往往让人难以抉择,同时枪械的手感不好,除了射速和装填有明显区别之外,枪械的后座力、散射几乎都没有,枪械同质化严重。 再加之亚洲服务器的玩家人数太少,往往匹配进行游戏的时间非常的长,而且反反复复全都是一些40多级50级的高等级玩家,萌新的游戏体验极差。而且敌方的炸弹等重型武器没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往往刚看到就已经没有躲闪的机会了。
2024年03月29日
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