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文 下的文章 - 河马久久
首页
关于
搜 索
1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修改器(支持全版本)
64 阅读
2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主机版内容删减
56 阅读
3
电视剧《火蓝刀锋》剧情介绍以及分集剧情介绍
56 阅读
4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旧主机版将取消单人剧情
52 阅读
5
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1.2 中英文完整硬盘版
52 阅读
默认分类
时间
登录
搜 索
标签搜索
使命
使命召唤
召唤
黑色
武器
海军
僵尸
火蓝刀锋
现代战争
行动
游戏
角色
使命召唤12
动视
肥皂
小鱼
战争
射击
电视
电影
木棠
累计撰写
66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默认分类
时间
页面
关于
用户登录
登录
找到
2
篇与
中文
相关的结果
2024-05-03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确认推出简体中文版!动视暴雪本地化团队制作!
早先我们曾得到消息,《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或将推出简体中文版,但经销商也只是说80%的可能性,并没有完全确认。不过今天好消息来了,游民星空援引可靠渠道消息,《使命召唤12》确认推出简体中文版! 据悉,《使命召唤12》的简体中文版将由动视暴雪本地化团队制作,甚至可能有中文配音,有可能登录国行吗?除此之外,由白金工作室开发,由动视发行的《变形金刚:毁灭》也有可能将登陆国行主机平台,作为动视第一款国行主机游戏,该作可能在今年的ChinaJoy公布更多消息。 《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与《变形金刚:毁灭》将分别于今年11月6日和10月6日在海外发售,敬请期待。 ================================以上为游民新闻转载========================================== 另外,看到很多人讨论的COD中文译名,其实这个不用讨论,早在十多年前,当年很多国外大作都是有引进大陆的,而“使命召唤”这个译名早在第一作就已经确定了, 上海育碧代理的《使命召唤》盒装版,首次印有“使命召唤”简体中文Logo, 北京中电博亚代理《使命召唤2》盒装版,后来,07年中电博亚曾经宣布引进《使命召唤4》中文版,但是有内部人员透露由于代理费用太贵而中断引进, 2012年,腾讯宣布代理《使命召唤OL》,再度公布了“使命召唤”的简体中文Logo,
2024年05月03日
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4-04-27
汉化游戏观察:简繁之间的一湾乡愁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很多年前的某个盛夏,窗外有蝉鸣,抽屉里有GBC。 那年,语文老师的裙子很短,我坐在万人憧憬的飞机位,一直心跳加速,却也一直低着头。 我眼中最大的那点亮色,是电老鼠身上的黄……很纯洁的黄。 那个屏幕里的故事,我有大半都看不懂。我不知道男二号叫小智,男主角叫比卡丘,蝌蚪文中残留的一点汉字,往往也不是《新华字典》上的意思。我只知道,虽然这个世界充满怪物,但少年从来不用上学,爸妈从来不催功课,我们只需要到户外,去冒险。 那时候,一切都离我很远。GBC上仅有的几个游戏,玩起来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从拿得起光枪打鸭子的那一天起,我的游戏世界里就总会出现蝌蚪文和大写的拼音。通常这些文字都是一闪而过,看不懂会有点遗憾,但坏人都是那么明显,杀掉就永远不会错。 《吞食天地2》,《封神榜》、《三国志2霸王的大陆》……现在回想起来,在大屏幕上,有中文的游戏我是玩得最久的。但大堆大堆的文字一向是少年玩家的头号敌人,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的时候,谁不想摆好姿势直接就干?那个年代的游戏,能爽就行了,什么剧情啊,内涵啊,情怀啊,大体都是成年后才超生出来的违规产物。就更别提去留意,哪些汉字的笔画多点,哪些的笔画又少些了。 十来岁的年纪,我对于浅浅的一湾乡愁,大概就是似懂非懂。 少年不知愁滋味,困在高楼,等待天凉好个秋。 有着一定核心游戏玩龄的玩家,不管是否经常受益,应该也都了解,国内的游戏民间汉化已然经历了一段完整的野蛮生长时期。在这十来年的光景里,PC端占大头,掌机、手机、主机次之,民间汉化基本走完了从萌芽,发展,鼎盛到维持这四个阶段。 吊诡一点说,如果国产核心游戏是“出师未捷,半生瘫痪”,国产网络端游是“疯狂吸金,一朝暴毙”,国产网络页游是“躺着赚钱,站不起来”,国产网络手游是“改名换皮,只争朝夕”,那作为行业副产品的民间汉化,或许是难得地没有随着资本转移而瞬生秒死的特殊范例。在游戏业界对手游一片叫好的今天,依旧有人发布GBC平台的汉化作品,依旧有人陆陆续续用上五年时间给《最终幻想12》做翻译,依旧有人愿意挑战《龙腾世纪3审判》、《废土2》、《永恒之柱》这类作品的庞大对话文本……可能是因为爱,因为情怀,民间汉化被资本左右的速度,总是要慢一些,再慢一些。 《永恒之柱》 我们历来都会有一个概念,就是游戏的民间汉化在总体上是打不过官方的。这么想也无可厚非,如果将问题剖析得客观一点,那和民间汉化相比,官方汉化确实要方便一些,大概就是自动寻路和手动寻路之间的区别——尽管可能杀怪PK才是最大的难点。 大家或许知道,官方汉化一般都有文案台本,翻译人员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斟酌字句,不同的场景可以有不同的处理。相对的,民间汉化就大多基于文本提取,不仅句与句之间可能是乱序,有时候某个句子还只有一两个单词,如果不是以S和U,或者F和Y开头,那翻译的时候就得凭借直觉和经验。这么一来,民间汉化的难度自然会大幅增加,同时翻译上的瑕疵也就难以避免。对于那些直面难度的爱,我们自然值得称赞甚至尊敬,而对于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大多数玩家都是选择默默地理解,安静地等待。 只是,民间汉化有时候让人诟病的,并不是先天造成的那些缺陷。过去,当某个民间汉化组有了一定的名声,自然就会选择一个固定的站点作为发布平台。后来,一些站点为了更多的价值,开始自己做主导,吸纳一些有名气的汉化组,或者干脆自己就招收一群翻译人员。一个汉化组从属于某个网站,不管是无偿还是有偿,管理一般都相对松散,但却已经是当下最为普遍的一种生存模式。既然和网站的利益挂钩,那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为了赶热度、赶速度、赶进度,汉化的工作就可能需要做出取舍了。像“老头滚动条”,“哥特式金属私生子”之类的经典名句,就是诞生自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刺客信条:启示录》中的误译“哥特式金属私生子”,实际意思是“愿死者安息” 那么最近这几年,民间汉化组是否就越来越没有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商业需要呢?事实倒也没有那么直接。有爱的汉化总是存在的,例如还活着的天幻,同样还活着的天邈,以及可能没有多少人记得的左贤王,他们都像曾经的施昱珂施大侠一样值得敬佩。至于其他的汉化组,也很难说是为了利益做出妥协,毕竟汉化核心游戏一般都拿不到多少钱,甚至经常就没钱,只不过做游戏汉化是一群人,管进度和发布的是另一群人罢了。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民间汉化就是从竞争中走向了鼎盛,现在变成一家独大之后,就有点转向战略维持的迹象。回想那几年硝烟弥漫,有人抢首发,有人搞机翻,有人匿名转载,有人直接剽窃,有人做标题党,个中是非曲直,就连我这种五流作者都可以写出本长篇演义。末了,一些有竞争力的汉化组,想起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其实是自己,也就开始谋求其他的生存道路。经过这些年间的沉淀,民间汉化组的能力得到了认同,一些引进类网游的商业汉化很快就找上门来。当然,能够走到,并且愿意走到这一步的民间汉化组还并不算多。 于是在当下,随着核心游戏的官方中文化大潮,像《生化危机:启示录2》和《巫师3:狂猎》这样的游戏,一些站点就与时俱进,只是提供一个繁体转换成简体的汉化补丁。这样问题就来了,官方提供的是繁体中文,民间提供的是简体汉化,两者放在面前给你选,你会选哪一个? 至于游戏的正版与盗版问题,在这里我们就不做展开了。 再看看正在崛起的官方汉化。就从中文游戏大爆发的2015东京电玩展说起吧。 今年的TGS,整个日厂梯队的战略任务,似乎依旧是摆脱疲软,寻路突围。至于其他出展的欧美游戏,基本是出于礼节性地跑过来稳扎稳打,相比E3,总的来说并没有太多意外。 大家都是核心游戏的传统高地,日本和欧美两大阵型之间一直都是互攻不下,但绝不放弃。只是通过这些年来的多面开花,N管齐下,他们双方都头疼地发现,文化口味这种东西,真不是对面想吃辣,就塞他一瓶老干妈那么简单。《炉石传说》的日本版足够本地化了吧,那霓虹国又是卡牌游戏的热土,但这款作品在日区AppStore却长期徘徊在100位开外。之前的《勇气默示录》看上去足够日式了吧,虽然借了《最终幻想》的名堂但毕竟是全新的IP,结果据2014年7月官方的数据,这个游戏在欧美卖了60万份,而日本本土却只消化了40万份。两边对攻了这么多年,这中间的楚河汉界已经清晰明了,真能保证通吃两地的题材,算来算去就那么一些,剩下的就全凭魄力和运气了。 《炉石传说》日语版宣传片 有阻碍就得有出路,只是之前的出路都不太对。于是这几年,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到了隔壁一片幅员广阔的丘陵上。那里山寨遍布,经常会跳出一个大老粗,莫名其妙就变成了腰缠万贯的暴发户。 文化输出这种技术活,从来都是人往高处走,但水往低处流。说不清是哪一边的正规军先出手,最近的核心游戏大作,开始涌现越来越多的官方中文版本。就拿过去的一年说吧,在传统的正GAME中,就有接近一半提供了中文字幕:《刺客信条:大革命》、《生化危机:启示录2》、《血源诅咒》、《如龙0:誓言之地》、《巫师3:狂猎》……谈得上比较让人怨念的,大概就只剩下《龙腾世纪3:审判》和《蝙蝠侠:阿克汉姆骑士》。 没有官方中文的《蝙蝠侠:阿克汉姆骑士》成了3A大作中的少数派 对于核心游戏产业来说,软件和硬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这边逐渐提供中文版本,那边就破开了大陆游戏机市场的坚冰。虽然游戏本身的中文化并不取决于硬件市场,但中国游戏机市场解禁的利好,还是使得更多游戏厂商考虑增添一种语言。 在这么一个发展的大环境下,TGS上有大量游戏标配官方中文,也就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事情了。真要去说的话,现在不少3A级大作都会提供什么九国语言、十二国语言,其中夹杂了一堆法语、德语、韩语,那一个背后站着惶惶13.6亿人口的语种,过去都被选择性地无视,才是一个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呢。 回顾一下这次TGS上宣布中文化的游戏,包括日本系和欧美系的,基本囊括了上天入地的各种题材。像《重力眩晕》、《海贼王:燃烧之血》、《勇者斗恶龙:英雄》和《星之海洋:忠诚与背叛》这类就比较中规中矩,其他的像《如龙:极》和《如龙6》说的是日本黑道的故事,《生化危机:安布雷拉军团》和《进击的巨人》则难免会有点恐怖血腥,至于《合金装备:幻痛》和《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就有点微妙:一个是让玩家去打造整支无政府军队,一个可能会在大是大非上触碰到敏感的霉头。 TGS上的这次大规模空降,与其说是全面进攻中国市场,不如说更多是投石问路,只是石头有点多也有点重。不要看这次姿势摆得很好,但绝对讲究了进可攻退可守。毕竟这些中文化的游戏,还是以繁体中文版居多。 或许对于很多老玩家来说,不管游戏是繁体中文还是简体中文,终归都是“买买买”三个字,玩起来实在没差。当年《勇者斗恶龙》的“天空三部曲”,《最终幻想7》和《最终幻想8》, 还有《寄生前夜》、《影之心》、《樱花大战》,多少经典游戏我们都是直接啃下来,现在条件优越了这么多,难道还要去纠结哪种中文看着比较养眼? 可惜,深爱着核心游戏的我们也必须承认,真正的核心玩家其实并不算多。过去有一段时间,核心玩家甚至还有着逐渐减少的趋势。实话说,如果不是有着几个汉化和破解并存的网站,不是有着AB站、优酷土豆、斗鱼战旗上的视频和直播,核心玩家很有可能就会在90~00年的群体上直接断掉。几年前的大学遍地是DOTA,现在的大学四处是LOL,加上手游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有多少人能够离群索居,自己买个电视玩《潜龙谍影》? 现在,愿意尝试核心游戏的玩家,对中文化的需求,可能仅仅只是比联机低一点点。而且,对于很多不是生活在广东地区的玩家来说,繁体中文可能勉强看得懂,但终归是有些不太方便。我们人类有两个出处,一个是懒出来的,一个是惯出来的,既然已经懒了很长一个时期,谁不希望玩个游戏就直接有简体中文呢? 游戏制作方既然已经提供了繁体中文,那除了《如龙》这类有用语特色的游戏,其他大部分游戏都没有什么转换难度。只是,语言上从官方繁体去到官方简体是容易,但发行上从官方繁体去到官方简体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一字之差,可以差之毫厘,也可以谬之千里。加上简体中文字幕不难,但让游戏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则是另外一码事。 《刺客信条:枭雄》自带简体中文,但这并没带来更多本作能在大陆上市的希望 在中国大陆,一个游戏过审的难度有多大?从最近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说,这个难度几乎成为了制约游戏入华的最大因素。这段日子我给国内某巨型互联网公司打工,谈及到核心游戏引进,国外一系列著名大厂的反馈都比较一致:你们的国度太过神奇,送审这事情是彻底GG了。合作嘛我们求之不得,只要你们先帮我们过审,其他的后面都好谈……说到过审吧,国内的行政部门,脑瓜里对核心游戏这个概念只有一团浆糊,单单是分清联网核心游戏和网络游戏的区别,就得引经据典扯上几天。俗话说,一切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在商业中尤其如此,但恰恰过审这个事情,还真不是有钱就OK。 我国的游戏审核没有确切、透明、细致的准则,一来二去总得耗去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最后说不定还得边猜边赌,这样的玩法绝对比虚拟世界中的一切副本都更具挑战。你说OT就算了,DPS掉线就算了,仇恨搞错就算了,结果挑战者们一路全神贯注小心翼翼,谁知道BOSS连过场动画都不给,直接屏幕一黑全体团灭,唯一的反馈就是“大侠请重新来过”,你说这咋整呢? 既然游戏审核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坎,那先做繁体中文,甚至在港台版游戏中加入简体中文字幕,就颇具曲线救国的智慧了。游戏出了,先在港台卖一轮,谁都不是傻子,卖得好了就不妨想想未来,考虑送一下审。审核的哥哥姐姐们都是中国人,总要让他们看得懂是不是?退一万步来说,哪怕审核失败,按照核心玩家被锻炼出来的大智慧,一国再怎么两制,商品和信息总是流通的对不对?多买繁体中文游戏,受益的就总有可能是大陆市场。 放在几年前,可能对我来说,其实有以繁体中文为主流的港台版游戏就够了,我们实在不敢奢求太多。这么想当然也没错,但如果长期无法打开大陆的游戏软件市场,对游戏中文化的前景就总是不利的。毕竟作为商人,不管是日本还是欧美的游戏厂商,肯定不是只看着繁体中文的那一亩三分地。哪怕港台版游戏再怎么热销,和厂商们设想的市场份额相比,肯定不止差了一点半点。当中国大陆市场进一步打开,中文游戏带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势必会进一步提升。如果游戏中文化能进而成为行业惯例,那就皆大欢喜了。 而且,对于我们玩家,从港台中文版到国行简体中文版,同样有着质一样的改变。哪怕港台版也自带简体中文,和国行版相比,有一个硬指标依旧是天差地别,那就是游戏售价。现在亚洲版游戏的售价,大部分是根据美元地区的价位,进行汇率换算后,再做小幅度的调整。但如果有大量游戏都发行了国行版本,那主机游戏给中国地区划出一个单独的定价区间(正如Steam上某些公司的人民币结算定价一样),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Steam上的人民币结算定价如此便宜,很大一部分就是占了区域定价的好处。事实上,尽管幅度还不大,但国行主机游戏区域定价的优势也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刚刚上市不久的PS4版《重力异想世界》,其价格相对普遍认为最划算的港行,依然要便宜一些。 Steam的国区定价显著降低了中国正版PC游戏玩家的游戏成本 进一步试想一下,如果《讨鬼转·极》不是卖249元,而是接地气的48、68或者88,推广起来总要容易一些吧?即使今天,现在核心游戏的素质虽然大多超过了各种“免费”游戏,但随着游戏画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两者之间的区别真没大到谁都可以一眼瞧出来。何况现下的核心游戏,根本就没有多少资本和渠道可以在中国铺开大面积的广告。 在拉新、拉活、拉回流都得靠口耳相传的前提下,要想在“免费”游戏的包夹中挣扎求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售价。不是说卖得便宜就一定可以取得优势,只不过卖得便宜可以让竞争比较公平一些。但是残酷一点说,人家“免费”游戏就一点都不在乎公平,不管是哪一个意义上。我们经常抱怨大R玩家无所不能,但回头想一下,如果首充6块钱就可以完全碾压90%的不付费玩家,这里面的爽快程度,是否也能够让我们这些核心玩家感到一丝丝清凉? 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之间,只差了一个字。付费和免费之间,却足足差了一整个字。 我们的玩家,有打不过竞技场就冲几千块的,有每周末都要来把十连抽的,有为了补充体力值氪金了一次又一次的。哪怕是我自己,也忍不住买过一次98元的高级月卡,虽然后面马上下单了一个《命运:传奇版》来弥补心中的内疚。 时代是不是已经变了呢?可能是的,“免费”游戏难免会变成主流。但我们是否还有着一湾浅浅的乡愁,放在心里,跨不过去? 我们希望核心游戏能够引入大陆市场,并不一定是奢望改变什么,但至少希望它们能够成为国内游戏行业的执剑人。“免费”游戏必然需要设计赢利点,赢利点就总会影响游戏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游戏只卖双倍经验道具,你要是制作人,会不会一开始就将升级所需的经验调大一些?在利益面前谁都是个普通人,唯一可以让我们节制一些的,可能就是那么一排热销的买断性核心游戏。 砸一次888元只能抽到一个神将,而且两个月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卵用;拿出888元可以买十个简体中文的核心游戏,每天都会有充实的游戏体验,两个月后大家都收获了满足很少后悔……对厂商,对玩家,对媒体,如果总有一些良心可作比较,那么从付费过度到免费,或者从一次性付费过渡到追加道具收费,应该就有点收敛有点规矩,不至于太过贪得无厌了吧? 所以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本该可以在这头,现在却留在那头。 乡愁是迫切需要在这头,现在却还在那头。 乡愁是能够贡献在这头,现在却仍在那头…… 这么歪曲解读,估计我的语文老师得气疯。只是她的双腿,真的没有皮卡丘可爱。 ※本文作者浪燕陵,游戏平台产品运营,前专栏编辑,长期兼职业界写手。
2024年04月27日
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